自从2017年开始种植从中国引进的杂交水稻后,住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镇的迪娜一家不但吃饱了肚子,有足够余钱盖新房子,还培养出三个大学生。


(资料图片)

“今年是收成最好的一年,中国专家很负责,教我们技术和知识,帮助我们增产。”44岁的迪娜说,以前种植本地水稻,同样的面积一年产量都不够吃,种植杂交水稻,不仅可以满足全家6口人食用所需,还有剩余稻谷可以卖,收入足够用来盖房子、购买更多可种植水稻的土地等。

这是中国杂交水稻助力非洲实现粮食自足的一个缩影。目前,20多个非洲国家在种植杂交水稻,中国还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各国加强杂交水稻相关农业能力建设。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致力于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自1995年启动杂交水稻援外工作至今,已实施了179期援外培训项目。

“非洲是我们技术援外的重点区域。”隆平高科援外培训部策划经理陈晓亮说,2020年至2022年,隆平高科共举办24期针对非洲的农业培训,累计977人次参加。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对非农业援助正常化,隆平高科还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线上农业培训平台,并针对不同语言配备了专门的翻译。

还有一批中国专家长期驻扎非洲,帮助当地寻求扩大粮食生产的良方,65岁的胡月舫便是其中之一。2007年,中马两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合作,次年年底,湖南省农科院专家胡月舫远赴马达加斯加,着手研究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杂交水稻品种,至今已是第16个年头。

“水稻是马达加斯加重要的农作物,由于技术、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该国稻米产量无法完全满足本国民众的口粮需求。”胡月舫说。为了找到适应性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常驻马达加斯加期间,他和技术团队几乎跑遍了这个岛国所有的水稻种植区。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7.5吨左右。胡月舫说,依靠中国新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是非洲当地品种的2到3倍。

2019年5月,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镇揭牌。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介绍,中心一方面选育推广适合当地需求的杂交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另一方面培训当地种植户掌握先进技术。“我们希望能立足马达加斯加,面向非洲,通过中非杂交水稻技术合作,助力非洲早日实现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张立军说。

马达加斯加印度洋贸易公司与中方合作在马达加斯加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在公司公共关系负责人塔希亚娜·拉扎纳马海法看来,中国始终致力于帮助非洲发展,帮助非洲人民摆脱贫困。“希望能与中国在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制种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杂交水稻还为非洲减贫事业作出贡献。2018年,中国专家组指导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林格4村134户农户进行杂交水稻成片示范生产。目前,该村已成功种植8季,累计种植380.64公顷,总产4104吨,纯收入131.86万美元,全村基本实现脱贫。

布隆迪环境与农畜业部领土规划、灌溉和遗产保护总干事迪奥梅德·恩达伊鲁基耶说,中国农业专家帮助布隆迪取得许多成功,特别是在引进杂交水稻方面。“得益于中国技术,我们从每公顷生产3吨到4吨大米变成每公顷10吨甚至11吨大米。”

经历三年疫情阻碍后,中国和非洲各国在杂交水稻方面的交流正在恢复正常。“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许多非洲国家已经提前跟我们预约了会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产业处国际合作主管魏然说,包括马拉维、埃及在内的多个非洲国家的农业部长和驻华大使已经联系中心,希望加强对当地杂交水稻的指导。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玉洁、周勉、刘佑民、凌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