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口区象山街道东城社区的居民欣喜发现,网格内出现了“城‘新’驿站”。驿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置饮水充电、便笺纸笔、口罩酒精、便民雨具、应急药物等相关用品,设置“小哥心愿墙、Get新能量”“党建读书角、红色充电宝”板块,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歇歇脚、喝喝水、充充电”的休闲场所,以接地气、易接受、可感知的方式,让小哥们推得开门、走得进来、坐得下去。
【资料图】
今年以来,京口区围绕建设“‘精网微格’优服务,幸福平安家门口”的工作目标,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创新网格化服务措施,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的“家门口”服务,真正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城“新”驿站
“家门口”服务新举措
作为新生事物,“城‘新’驿站”的建成,让外卖小哥们最先受益。“过去工作累了,只能靠在电动车上歇一会儿,遇到下雨,找个躲雨的地方都困难。现在好了,我们不仅能到‘驿站’歇歇脚,还能喝上免费开水,给手机充充电、表达微心愿……”近日,饿了么外卖员周开武在“城‘新’驿站”内休息时激动地说。
京口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城‘新’驿站”,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工作间隙参与“驿站里的微党课”,可以得到法律法规、权益保障等特色网格暖心服务,还能通过“小哥心愿墙”实现微心愿,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网格服务体验。
据了解,京口区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探索建设暖“新”阵地,着力提升对新就业群体关爱力度,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超门店、小区出入口等载体,已高标准设立100余个暖“新”驿站,构建起暖“新”更贴心的“1公里服务圈”。
“京口红韵”
“家门口”服务新阵地
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党建+网格”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绣花针”,政府部门、社区党组织、小区居民、辖区企业等多根线拧成了一股绳,共同织成社会治理一张网,让百姓在网格中享受“家门口”的服务。
京口区坚持开放、集约、共享理念,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形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整合、集成增效,全区每年提档升级10个左右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做美“京口红韵”网格阵地,结合“红色旧改”“红色物业”等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微改造、微更新,大力建设“京口红韵”阵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各类网格党群服务站点,推动形成“10分钟服务圈”。
“一座‘京口红韵’网格服务站,就是一个党建阵地”。京口区坚持“一个网格一个支部”原则,以295个社会治理网格为单元,建立网格党支部270个、党小组25个,实现治理网格、党建网格两网深度融合,网格党组织覆盖率高达100%。“京口红韵”网格服务站的建立,将进一步发挥网格阵地的工作效能,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把公共、社会、市场、志愿等服务项目建在网格,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打造出群众认可、百姓欢迎的“家门口”服务品牌。
“四个一”
“家门口”服务新机制
围绕做细做实做优“家门口”服务目标,京口区还积极打造“代办服务一窗口、矛盾协调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四个一”服务新机制,努力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提高“家门口”服务质效,京口区各街道建立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立事务分类分层响应、联动处置机制,小事易事通过社区网格会议解决,大事难事层层“呼叫”,通过部门、街道(园区)联调机制协同处置,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让居民在网格中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正东路街道焦顶山社区建立党员、辖区片警、物业、商家组成的“山畔议事会”,实现“网格呼叫、党员先到”派单交办,将矛盾化解在网格。制定并完善社区职责、便民服务事项、网格准入事项三张清单,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就业保障等6大类72项便民服务“一站式”,让“家门口”服务质效明显提升。
京口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些连接服务老百姓的“大窗口”,以“点对点”的联系、“面对面”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真正做到了“小网格”写好“家门口”服务的这篇“大文章”。(记者 栾继业 通讯员 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