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742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论语学习心得——先进第十一(287)


(资料图)

马: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先进第十一的第二十二 章,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马老师 ,来给大家念一下翻译吧。

九:孔子被拘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马:很好。子畏于匡,这件事情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在子罕第九那一篇里面有过详细的记述,他是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准备到陈国去,相当于我们从今天濮阳要到周口去,然后经过匡这个地方。匡人曾经受过鲁国的阳货的掠夺和残杀,阳货是当时季氏的家臣,他祖上也是宋国人,所以他的样子长得跟孔子很像。孔子经过匡地的时候就被匡人误以为是阳货。

九:匡城其实就是我们宋国,现在商丘的睢县有一个匡城。

马:我还不知道呢,那就是经过我们匡城的时候,因为他长得像阳货,所以说匡人就把他围起来了,要围攻他们。同时孔子的这些弟子们好多都走散了,然后陆续的在汇集,后来误会解除了之后要重新上路,要收集这些弟子们。然后大家都到了,最后颜渊才来。

孔子就发出了感慨:“吾以汝为死矣!”可能是饱含着有些许的责备说:你怎么来那么晚,我以为你没了,你把我吓死了。也有的是一种看到颜渊安然无恙之后的喜悦,这是惊喜:我以为你没了,原来你还在。吾以汝为死矣!这是发自内心的,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以为你没了,我以为见不上你了。

颜回的回答呢?他说:子在,回何敢死?老师您还在,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这也是真心的话。因为一方面礼记里面,曲礼有说,父母在,不许友以死。自己父母在的时候,不轻易的说要士为知己者死。

九:那么颜回和孔子,实际上他们二人的关系,就是师徒父子的关系。

马:对,接下来要说的,颜子视夫子犹父,这就像前面颜回在被埋葬的时候,孔子想要薄葬他,他自己估计也是希望要薄葬,但是他的弟子们最终是把他厚葬了。那个时候孔子发出的感慨:吾视颜回犹子也,但是又没办法,不是我的过错,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这是这些弟子们把他给厚葬了,没有能够让我按照对待儿子一样对待他。

颜回他这个感慨,这个就跟前面我们讲,颜回真正的去世了之后,孔子发出的:噫!天丧予!天丧予!就是一个鲜明的对照,我们两章可以连起来看。子畏于匡,颜回选择不去轻易的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去跟匡人争斗。他肯定也是经历了很多危难,不断的逃跑,忍受各种危险,各种风险,然后来回到孔子的身边。

但是真的到他生命结束了,这是天命,没办法改变,英年早逝。这就是一方面是运,你自己可以掌握。遇到危险的时候,你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你可以选择保全自己。因为孔子还在,因为颜回相信,即使是再大的危难,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只要上天没有断绝中华的文脉,孔子就不会离开。颜回相信孔子,孔子不会在匡地遇难,他就不会轻易的去像子路一样拿着刀兵要跟别人去战斗,不会轻易赴死,这是他个人的选择。

但是天丧予!天丧予!是颜渊真正死的时候,很年轻40岁,这是天命。孔子当时已经晚年了,他的这些理念,他的思想已经注定了在春秋没有办法来拯救这个衰世,因为历史的进程不是某些人能够人为扭转的。等于颜回也是天命如此,所以他去世的时候,孔子发出的真诚的感慨,跟这一章他在匡地,人为的危难,并不能够伤害到他,这就形成了一个对比。孔子本身是很信命的,很讲命的,虽然他很少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他是赞成命和仁的。

接下来一篇,第12篇是颜渊第十二,一上来就是颜渊问仁。如果说《论语》硬要我们找出来有一篇是必须要学习的,可以是第一篇学而第一,也可以是颜渊第十二,它两个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之前也有学过,季康子问孔子谁好学,鲁哀公问孔子谁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所以说颜回跟好学,就是一个等号。然后好学就是学什么?学仁。那仁不可捉摸,学什么?学这些有形有相的,怎么学?就学礼。

所以等我们学到第12篇的时候,那一章的时候再展开来讲。如果说整个《论语》一定要学习一章的话,其实就是第12篇的第一章,它是整个孔子的心学的一个纲目。这个纲目,就是跟颜渊的对答中来体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颜回去彰显夫子的话,夫子的很多道是不显明的。之所以孔子如此的重视颜渊,就是因为他最好学。是因为他三月不违仁,是因为他于我所说无所不悦。孔子说什么,颜渊都是对对对,好好好。第一开始让孔子认为他是不是傻,但后来发现不是傻,他是好学,是真正的优秀的弟子。

我们来学习先贤的这些精髓,这些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向这些先贤(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无论是我们学习更适合我们自身个性的:我喜欢子路,我学习他好勇过我;我喜欢有钱,我学习子贡;还是说我很喜欢这些文艺,我要学冉求。这些都可以,这些先贤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但是在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圣人是想让所有人都成为一个完美的圣人的。最好的标志,就是颜渊。

九:因为从他们师徒父子谈生死来看,这个话题能讲到这个程度,可见孔夫子和颜回师徒父子的关系有多么深厚。他能够,颜回能够领会孔老夫子这样一个仁的核心和精髓,并且能够在自身做了充分的体现,才有孔老夫子像开玩笑一样,给他谈生死问题。

马:对,不错,是这样。而且从颜回真正的死了之后,孔子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们两个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九:从颜回的死来看,孔老夫子和颜回来看,应该是:老师还没走,我怎么敢走呢?其实意思是,这是人之愿望,这就是人的考量。按人来说,这就是体现在一个运上,主观的一个努力,一个考量,一个愿望,

但是命是另一个概念,命运、命运,命由天定。最后还是颜渊走在了孔老夫子的前面,这看似是一种悲哀,其实是昭示了这样一个春秋战国,人失去了天道。天与人的背离,人不在道了。所以这里面也有很深的意义,供我们考量和思考。

马:好吧,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啊。

END

来源:和合文化屋

编辑:李君杰

初审:曹思航

终审:刘瑞芳

邮箱:sqwenlian@163.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