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火车逐渐盛行,当时大家出行很少依靠汽车飞机,南北来往密集,火车成为必不可少的出行必需品,也就是那时,绿皮火车问世。现在,绿皮火车渐渐被替代,随之而来的是快捷高效的飞机动车高铁,前些年磁悬浮列车的问世,这项技术彻底颠覆了火车的历史,让其速度大大提升,成为了时速200公里的便捷交通。
(资料图片)
在今天,我们很少乘坐绿皮火车,也忽视了它的特点和重要性。其实绿皮火车相对动车高铁更注重的价格便宜,能到达很多较小的县区,小镇,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些优点体现到方方面面。
一.山路火车
有这样一趟慢火车,从宝鸡市开往广元市,仅仅350公里的路程,却要走上9个小时,而且这是提速后的结果。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会这么慢。
其实这趟列车叫做“秦岭小列车”,需要跨过秦岭,才能到达目的地。途经三个省,陕西、甘肃、四川,经过多座山,绕过几个湾,从北到南,最后进入四川广元。
与其说这是一趟慢车,不如说这是一趟跨山车。陕西秦岭地处高原,山地诸多,而甘肃,四川地势险恶,常常会发生山体滑坡。春秋的雨后,山林树木茂密,泥土湿润,对于植被的生长是极好,可是对于道路铁道却是一道难题。
原本就险恶的高山峻岭,又加上湿滑的道路环境,很多住在山区的居民没办法下山生活,6063号列车就应运而生。
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路况,无论是怎样的小站小城,6063号从上世纪60年代建成到今天,仍然做到站站必停,帮助山区的父老乡亲来往过路,帮助孩子们上学读书。
虽然速度很慢,这趟跨山越河的列车却比迅速的高铁动车更为珍贵,它搭载着无数居民,保证他们的生活出行,为山区和城市搭桥,成为必不可少的枢纽。
二.公益之行
搭乘这趟小慢车,你常常会遇到不同地界的人民,他们有的是陕西的秦岭周围的村民,有的是四川的少数民族同胞,有的来自甘肃小镇,他们语言不通,环境不一,却仍然可以在6063号车上“做生意”。
他们背着竹筐麻袋,带着新鲜的黄豆玉米,刚采摘的蘑菇竹笋,敞开口袋,供来往游客居民购买。这些山中的粮食,平常很难见到,那里的人民从前也没有机会拿到城市卖,后来6063号火车就允许大家自行买卖,真正做到了利民便民。
除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这趟列车的票价也非常便宜。最少只需要4块钱,最多也只要39.5元,这么多年,几乎没有改变。山里面的人,出行来往都需要这趟列车,孩子们上学到城市读书也必须乘坐。
这趟火车就作为公益火车一直运行,即便是在今天上座率大大减少的前提下,也仍然没有停止这趟慢车的使用。6063号行路60年,公益之途就这样进行了60年。
三.温暖旅途
后来,6063号列车逐渐被大众所知,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感受充满浓浓乡里情的小慢车。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温暖列车。
早年间许多小学中学在镇上或者县城,村子里居住的孩子们没有上学的工具,只好靠双脚走到学校,有时候会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踏上求学之路。山路崎岖,雨雪封山,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证,山里的居民出行难题也没办法解决,这趟火车就出现了。
后来孩子们越来越多,火车就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车厢,桌板加宽加厚,放置书架和书籍,还有简单的学习用品,以便坐火车上学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从前,这些工作都是火车乘务员、工作者自行组成“温暖小队”,帮助解决问题,从家里拿来书和小桌子,方便大家。后来火车得到改造,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是温暖始终在传递。
除了方便孩子们,这趟列车还设置了农贸市场。山里镇上的老乡带着特产,不为出行,只希望能够卖出自家粮食,大家都心照不宣,很多人进入火车就是为了买一些新鲜的产品,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有了很好的机会。
如今这趟火车还在运行着,搭载着无数来往的人奔向属于他们的目的地。科技越来越发达,大家选择时间快速方便的出行工具越来越普遍,但是像这样利民的火车越来越少。
6063号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火车成长的历史,更承载着山区人民的希望,带着步履不停的期待,走出大山,拥有更广阔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