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村民在制作绣球。
广西靖西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制作绣球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传统的绣球制作,分为浆布制板、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内衬制作、剪裁绣片、填充缝合、组合成型、串珠流苏装饰等8个步骤。根据不同用途,表面绣有各种纹样,内部可填充香料或中草药。绣球从前是男女定情信物,如今则成为广受欢迎的伴手礼、香囊,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电商平台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靖镇旧州村的绣球制作最具代表性,全村500多户人家,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人会制作绣球,年产绣球约50万个。对于当地人来说,绣球不仅代表古老的手工艺,更是增收致富的手段,让农村妇女能够就近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用针线绣出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这是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村(8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一群鸭子走在大街上。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85岁的村民梁爱莲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85岁的村民梁爱莲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85岁的村民梁爱莲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靖西市非遗传承人王秀芬(左一)在旧州村和村民一起制作绣球(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村民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在靖西市旧州村,一名绣娘在将绣球组合成型(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在靖西市旧州村,绣娘在填充缝合绣球(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一名开饭馆的村民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一名村民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8月2日,在靖西市旧州村,一名村民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在靖西市旧州村,一名绣娘在手工绣花(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在靖西市非遗传承人王秀芬绣球制作车间,王秀芬(右)在称取香料制作香囊(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靖西市非遗传承人王秀芬在研制绣球(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工人在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用机器剪裁制作绣球所需布料(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靖西市非遗传承人王秀芬绣球制作车间,机器在绣花(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工人在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绣球灯(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靖西市非遗传承人王秀芬绣球制作车间,一名绣娘在制作绣球内衬(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责任编辑:刘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