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里,我们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多年以来,我们始终都以发展建设为目标,积极地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一系列的基础设施中,庞大的水利工程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我国现代社会的杰出工程之一,“三峡大坝”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可谓“奇迹”一般的存在,建成以来,这座大坝便发挥了诸多效益。在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中,水库大坝的主要效益来源于发电,但在三峡这儿,这样的印象似乎有所偏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三峡前段时间出现了水位下降的情况,将原来的高度下降至145.38米。按理来说,如此落差显然会影响发电的效益,但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大坝短暂性地失去发电效益后,其真正的价值才慢慢地显现出来。

一、耐人寻味的水位下降

三峡之所以在我国民生工程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这与其庞大的水域面积息息相关,除了其本身扎根的水库流域外,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水域面积加起来更是达到了100万平方千米。如此庞大的水域面积势必也影响着途经水域的千家万户。

借着现代工业技术和无数工人的努力,三峡自1994年建成之后便守护着一方天地。多年以来,这座大坝便成为了地方经济的一大增长点。

八九十年代,长江中下游的开发水平还是比较一般的,庞大的水系似乎并没有被国家充分地利用。然而,国家领导层迅速地召开了多轮会议,“三峡大坝”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便得以实施。1994年,这座宏伟的工程正式地面向了大众,其甚至一跃成为了当地的观光旅游点,一直以来便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到来。

既然是一座大坝,三峡肯定也发挥着发电的功能,要想最大程度且持续地发电,其水位下降的态势需要时刻注意,若是在短期内出现了骤降的情况,其发电的效益无疑是大为受损的。然而,就在6月10号这天,我国相关部门便发布了这样一个信号:三峡的水位出现了骤降的情况,原来高水位已经不复存在,转而来到了更低水位的150.38米。

这样的下降趋势并没有停止,在后续的几天里,它的水位再度下降了五六米。六七月份本来便要迎来迅猛的雨季,储水量极大的三峡水库自然也要顾及吞吐量的问题,若是不及时放水,后续雨季来临便会承受着极大的管理压力。毕竟雨水来势冲冲,提前防范终归能规避大量的意外风险。

从往年的常态来看,三峡的最高水位达到175米左右,如今在短期内放低了25米左右的水位。要知道,正常一层楼的高度在三米左右,而三峡近期的水位下降高度则达到了8层楼之高,足以见得,这个下降的趋势还是极为明显的。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三峡水位的下降都需要根据固有储水量和天气情况来精准地预测,以此来合理地规划放水量。往年,三峡开闸放水是循序渐进的,并不会像今年一样在短期内放掉大量的储备水。对此,不少网民甚至闻到了时局不太平的味道,纷纷猜测这是统一大业加速的前兆。

要知道,近来美西方可在不断地煽动中国周边的局势,到处都在中国的周边煽风点火,试图让中国陷入局部战争的泥潭;若是出现了战事,我们的三峡大坝显然会具有巨大的风险,毕竟敌人若是精准打击大坝,届时的大坝将全面失控,水库的储备水将在短期内尽数倾泻,中下游地区将遭遇洪涝的侵害。

从这层隐性的关系来看,网友们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三峡水位在短期内的迅猛下降着实耐人寻味。需要注意的是,三峡往年的最低水位线是145米,一旦下降的态势逾过这条界限,三峡的储水功能将受损,日后遇到旱季将会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中下游民众的工农业用水都将受限。

三峡水位线若是下降至145米以下,发电功能也将受到影响。据相关部门透露,储水量下降至145米之后,水库的基础发电优势将不复存在,此时,三峡的发电效益都尽数归零。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夏季气温的回升往往会加剧他们的用电需求,三峡为何会在这关键的节点中牺牲了自己的发电效益呢?这当中的答案或许令人意想不到,它并不是政治因素,而是为了防范恐怖的自然灾害——洪涝!

二、短暂地牺牲发电效益,值得吗?

三峡虽然号称是多功能的水利设施,但其在该阶段的侧重方向似乎违背了这个性质,尤其是在收益极大的发电功能上。

三峡大坝自建立以来便配套了相关的发电装置,水电站的容量更是位居世界之首,22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在一年中能够产出1970亿度电。我国城市居民的用电价格大致在0.56—0.62元之间,如此计算,三峡一年能够创下的收益为1103.2—1221.4亿元。

2022年,三峡大坝所在的湖北省GDP为5.37万亿,这当中便包含了整个三峡大坝的效益贡献。去年,湖北省的旅游总收入为2087亿元,单就发电效益而言,三峡便已经占据了所在省旅游业的近一半收益。由此可见,三峡发电功能所带来的效益是相当巨大的。

自1995年以来,三峡这样的发电方式都已经实现了丰收,连年的高增收似乎都没有断过,但今年的做法显然与过去大为不同,短暂且快速地降低水位反而会影响其发电的高增长。期间,三峡的发电效益曾多次突破了全球水力发电的纪录,比如2016年创下的1030.98亿千时。

三峡每年产生的电量甚至能满足很多小国的全境需求,若是一年四季地运行下去,这势必能极大地获取收益,然而,今年的我们似乎为了防范洪涝而暂时性地牺牲发电效益,这样的做法难免会惹人争议,不少人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这样做法真的值得吗?”

网友们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三峡今年的做法与往年是大有不同的,往年来到145米的最低限度后便停止下调了,但今年却有继续下调的趋势,这已经完全忽视了基础发电的标准。如此反常举措,遭人猜忌也在所难免。

三、大坝的首要价值——防洪!

尽管三峡的反常举措与近期的时局存有莫名的巧合性,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大坝的真正且首要价值只有一个,那就是“防范洪涝”。

自古以来,防范洪涝便是国家的一件民生大事,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曾流传至今,古往今来,无数人先辈都曾为防洪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付出的汗水和生命都是不计其数的。

那些先辈们为了防洪而不辞辛苦地奔波各地,甚至还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当中的主要原因自然是为了防止洪涝灾害的扩散。因此,从古至今,防洪事务素来便成为了国家的重中之重。

在多种地形的孕育之下,中国境内出现了诸多大江大河,绵延不绝的长江便是其中之一。长江在南方地区素来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每年都会面临着旱涝的问题,若是遇到严重的旱季,长江部分水域便会面临无水可用的情况,若是遇到来势汹汹的雨季,长江的洪涝灾害便会殃及中下游的民众。

很显然,相比于旱季,雨季所带来的潜在威胁更为之大,因为洪涝所带来的冲击力在短期内是无比迅猛的,能直接给民众的生命财产权带来极大的威胁。防洪既然与生命直接攸关,这当然会成为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旱季虽然也会影响民众们的农业生产,但这种影响有时候并不会迅猛地凸显,也不会在短期内夺取人的性命,在现代水利工程逐渐完善的时期,即便三峡下游地区面临着无水可用的情况,后续也会协调周边的水库进行补充。

三峡流域的长度达到了2235米,其防洪的作用主要付诸于中下游地区。毕竟水往低处流,当洪涝发生时,大量的洪水便会泛滥至中下游地区的村落和城市之中。雨季的降水量若是过于庞大,水域途径的民众便会遭殃。

当然,即便汛期的下雨量已经得到了准确的预测,那也无法百分百地确保没有受灾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的排水设施也无法得到完全地保障。

三峡水库的面积往往会考虑汛期的储水量,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大量的洪水迅猛地蔓延至中下游地区,此时,排洪工作便显得举足轻重。为了能够在雨季来临之前调节流域的汛期,我们需要事先排放掉部分储备水量。据悉,我们每年都给汛期的雨水留下了221.5亿立方米的库存容量,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总容量的一半。

大量的库存容量都应用于防洪的环节之中,这足以说明,防洪始终是整个三峡的首要任务,也是其背后的真正效益。毕竟,相比于发电功能所带来的钞票财富,防洪功能所带来的“生命财富”却是更加珍贵的。人的性命若是没有了,再多的钞票又有何用?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峡多年来在防洪方面上进行了近40多次的尝试,几乎每次都取得了完美的效果,在遇到多年未见的大洪水时,水库便会发挥其拦蓄的作用,来势汹汹的洪水都会在此遭受截留的命运。

在常见的大洪水中,“每秒50000立方米”的流速往往是惊人的,这算是洪峰的一大体现,而在三峡水库的调节之下,这种洪峰的流速将直接下降至“每秒30000立方米”。近乎一半的雨水都被大坝拦截下来,这无疑能极大地缓解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灌入情况。暴雨过后,管理者会再缓慢而有序地排放过量的储水,由此巧妙地化解洪峰的情况。

结语:

从近段时间来看,三峡水库的水位下降是不同寻常的,短期内的快速下降反而会加剧人们的猜忌。然而,无论是管理者的反常操作,还是近期国内外的时局变化,这些因素都无法掩盖三峡大坝本身的首要价值——“防洪”,这也是诸多蹊跷背后的真正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