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来源:深圳商报

公募基金行业迈入“万基”时代,马太效应加剧,部分公募机构长期无新基发行或成立,管理规模较低,旗下不少产品规模迷你。

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2020年初至今,有48家公募机构不曾发行1只新基金,36家公募机构发行的新基金不超过10只。按新基金成立日统计,2020年以来,先锋基金、江信基金、中科沃土与益民基金等基金公司无新基金成立,且均未发行新基金。

以上公募机构以中小规模为主。例如,明亚基金、国都证券(有公募牌照)、华宸未来基金今年一季度末的管理规模不足1亿元,明亚基金年内发行并成立了2只新基金,国都证券年内发行了2只新基金、成立了1只新基金,华宸未来基金年内发行了1只新基金、成立了2只新基金。华鑫证券(有公募牌照)、凯石基金年内未发行新基金,公司一季度末管理规模分别只有1.32亿元、1.89亿元;益民基金与中科沃土基金一季度末规模超过10亿元,江信基金、先锋基金规模勉强超过30亿元。

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小型公募权益基金募集失败跟公司品牌、投研业绩以及渠道等方面因素有关。当前行业的券商、银行等渠道资源明显向头部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倾斜,且中小公司往往权益投研团队基础相对薄弱、历史业绩不突出,当前投资人的偏好更倾向于行业大品牌、头部公募,在市场赚钱效应弱的背景下没有明显的吸引力。“客观上看,部分中小公募缺乏产品、业绩、渠道优势,影响了新产品的发行,也不利于存量产品扩大甚至维持已有规模。”此外,公募基金行业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一些中小公募存在股权激励制度缺失的情况,往往会遭遇人事变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中小公募可考虑建立长效化的激励机制,从制度层面留住优秀人才,进而提升投研团队实力,以此增加竞争力。”

也有中小公募试图突围,准备深耕区域市场。例如,成立以来始终未能走出亏损泥潭的南华基金已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杭州,后续将进一步深耕浙江,强化内部协同,大力推进投研团队专业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管理规模的提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