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田园硕果累累,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村民边育同正在葡萄园忙碌,大棚里暑气蒸腾,他的汗衫湿了又干、干了再湿。

新农人边育同(右一)承包20座大棚种葡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再有十几天,20座大棚的早夏和蜜光葡萄就全部成熟上市了,今年的产量保守估计在两万斤左右。”边育同说。

今年是边育同在村里种葡萄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他家的承包地散落在村里,东一块、西一块,有的种小麦,有的种蔬菜,干活很不方便。后来村里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流转,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

边育同是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此前他在外地水果种植基地作技术员。2020年底,边家湾村开展土地碎片化治理,同时县上配套推出大学生创业、培训等一系列补贴政策。他抓住政策机遇,建大棚,种葡萄,走“农旅融合”之路。当年他的高标准大棚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葡萄园,第二年就回了本。

“我们的葡萄不愁销,去年8月刚一成熟,就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谈起设施农业的发展,边育同的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这是大家一起闯出来的一条新路。”

边家湾村是洮阳镇打造的第一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也是洮阳镇推行土地碎片化治理的第一村。3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因为土地零星分散、种植收益率较低,群众普遍“有地不愿种”。

边家湾村集中托管地块318亩,建设双层钢架大棚391座,日光温室130座。

土地化零为整,规模发展优质产业。边家湾村集中托管地块318亩,建设双层钢架大棚391座,日光温室130座,以认领和租种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经营。

边小燕是村上认领蔬菜大棚数量最多的人,目前经营着25座钢架大棚。经过3年的经验积累,边小燕已经是种植大棚蔬菜的行家里手。

菜农在管理架豆。

在边小燕家的大棚里,一根根翠绿的架豆高挂枝头,边小燕和家人们正忙着采摘。

“镇村每年都会组织多次免费技术培训,从建棚到种植全程‘手把手’指导。”边小燕说,在种植过程中一旦遇到技术难题,只要拨打大棚门口的电话,“惠民农资”第一时间就会提供定向技术服务,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再到市场对接,一样样给菜农培训。

魏正刚建起了养鸡场。

村民魏正刚高兴地说:“现在家门口的土地火了,耕地都流转给村里的大户种蔬菜,自己也有更多的精力经营家里的养鸡场了,不用操心种地的事,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收入。”

耕地是根本,水利是命脉。2021年7月,临洮县边家湾灌溉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修建临康干渠7.8公里,支渠1.08公里,更换陈家坪电灌、郭公渠电灌泵房内设备,新建节制闸、涵洞等灌区配套建筑共39座。从此,涓涓不息的水源流入了边家湾村的大棚。

同时,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边家湾村注册成立了临洮县菜篮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蔬菜种植提供品种、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边家湾村大棚蔬菜种植规模日渐扩大,实现了抱团发展,边家湾村打响了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也成了临洮县的重要“菜篮子”。

“土地流转不仅能够盘活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流’出效益,‘转’出特色。”边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安军林说。

兴设施农业,建美丽乡村,享美好生活。据了解,2020年边家湾村种植蔬菜350亩,设施蔬菜占比19%,2023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1100亩,其中设施蔬菜占蔬菜种植比重的55%。

盛夏时节,村民在树荫下纳凉。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边家湾村换了新颜,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田园风光示范村”。边家湾村“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被重新唤醒,重塑乡村新业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边家湾村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蔺泽华 陈丽/文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进学 牛小栋

陈丽/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