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山东青岛举办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推进会。会议期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为首批72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授牌,其中包括福建3个种质资源圃。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承担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等职能。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国家级库(圃)建设。去年,农业农村部确定了第一批72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名单,由此建立了以1个长期库为核心,1个复份库、15个中期库、55个种质圃为依托的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资料图】
在首批名单中,福建有3个种质资源圃入选。
其中,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依托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建设,现保存枇杷资源15个种(变种)654份、龙眼资源2个种368份,保存龙眼枇杷资源量、多样性水平居世界首位。
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福州)依托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建设,采用茎尖培养保存、温室培养保存和网室培养保存3种方法,共保存560份红萍种质资源,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保存红萍资源最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圃。
国家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漳州)主要承担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等工作,现保存特色果树、野特菜、水仙花、甘蔗、香料等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2200多份。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是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重要载体。《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因科研和育种需要,可以向国家种质资源中期库、种质圃提出申请。
据统计,近几年国家级库(圃)每年分发资源都在10万份次以上,服务各类育种创新主体超过1500个,展示具有利用潜力优异资源1.2万份左右。其中,我省的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累计鉴定筛选出优异资源150多份,提供利用种质8000多份次,利用资源育成了46个新品种(系)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其中,“冬宝9号”是世界第一个杂交龙眼品种,“早钟6号”是国内第一个人工有性杂交枇杷品种,后者推广面积占全国枇杷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日前农业农村部还发布了第一批可供利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并上线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信息系统。今后,种业从业人员可按照规范程序,通过统一平台,便捷地获取所需种质资源信息及材料,满足科研、育种等需求。
除了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我省正加快建设省级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该资源库预计可保存各类农业生物种质资源52.5万份,其中粮食等农作物种质资源31.5万份、食用菌等微生物种质资源15万份、畜禽种质资源6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