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6月19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称,据专家最新测算,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资料图)
随后,该话题引起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认为这一标准过低,与体感差异较大。
6月19日,红星资本局查阅《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后发现,国家统计局将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而去年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约为2550元。
“中间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概念吗?我国又是如何划分中等收入人群的呢?
去年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2550元
近日,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绝对标准,根据我们的测量,2022年我们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大概达到了4.6亿人左右。平均到一个人身上,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但同时李实也说明,“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只考虑收入,这个群体内部,有人可能收入高日子过得很舒服;有人可能刚刚越过这个标准的门槛,日子过得还是很艰难,完全有可能。即使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中等收入群体。”
月入3000元就可被称为中等收入人群?
6月19日,红星资本局查阅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后注意到,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
另外,国家统计局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即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低20%的收入家庭为低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按此划分,2022年全年,我国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6元。
以此计算,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约为717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约为1609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约为2550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约为395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约为7510元。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配图,源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可以代表居民中等收入吗?中等收入人群和中间收入组是一个意思吗?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其实关于中等收入人群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已争议多年。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下称《时间调查》),在对此调查的解读中,国家统计局对中等收入群体给出了一个定义:中等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体。月入2000元即可算作中等收入,这一标准在网友中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质疑标准过低。
随后,国家统计局对此澄清:中等收入组≠中等收入群体,月入2000-5000并非“中等收入群体”。这次调查结果中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名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调查中使用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这种划分方法在调查中很常见。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公报》里,还是在《时间调查》里,统计学意义上的“中间收入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名词概念,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中等收入人群不同,自然也不是月入2000-5000元的群体。
那么通常我们理解的中等收入人群到底指哪些人呢?
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
事实上,有关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是一个学术性较强的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流行的界定方法有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所谓“绝对标准”是指采用收入或支出等客观指标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目前,我国采用的也是这种标准。
据北京商报报道,2020年的《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将中等收入人群定义为: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并按该标准测算,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总人口的28%,约4亿人,而这一数据也被广泛使用。
《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封面图
李实所发表的“月入3000元即可算中等收入人群”即是由此得出。他表示,“按照三口之家年收入10万元的下限来算,意味着一个人年收入大概是3.3万元,平均到每个月,就是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另外,与“绝对标准”相对应的“相对标准”,则是以中位数收入为中心,通过设定上下浮动的比例,对中等收入群体边界的上下限进行界定。
李实也在采访中表示,“比如说像欧盟的一些国家,他们是根据欧盟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0%作为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下限,用中位数的200%作为上限,如果你的收入正好是在中位数收入的60%-200%之间,你就算中等收入人群。”
李实认为,按照相对标准划分出来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基本上不会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提高而有所提高。因为收入的提高就意味着中位数也在提高,中位数提高了以后,用这个标准划分出来的人群基本上还是这个人群,不会有所增加。但是,用绝对标准划分出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会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而不断扩大。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中等收入人口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数比重超30%,已经形成了一个“哑铃形”人口收入结构。
椭圆形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意指相对于收入大的群体、收入较小的群体而言,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是最大的,也就是说群体的收入差距较小,这样社会就相对最理想。
洪涛认为,虽然我国已经是“哑铃形”结构,但相对而言,中等收入人群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仍然占比较大。“椭圆形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意指相对于收入大的群体、收入较小的群体而言,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是最大的,也就是说群体的收入差距较小,这样社会就相对最理想。因此,就我国而言,中等收入群体应该越大越好,超过30%甚至更大一些就更好。”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