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公募基金“出海”又有新动向。近日,证监会核准嘉实基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境内公募选择“走出去”,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加快国际化布局。

2008年,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正式开启境内公募“出海”序幕,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逐鹿”境外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26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合计设立27家境外一级子公司和7家境外二级子公司,其中香港27家、美国3家、英国和新加坡各2家。

设立境外子公司是公募基金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随着基金公司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出海”是必由之路。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发展,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投资中国”逐渐成为境外机构的共识,外资加码“配置中国资产”的想法愈加强烈。而作为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凭借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专业性,无疑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给予境外投资者更便捷的服务,提升公司知名度、抢占市场份额,有利于为自身业务发展“埋下”一个潜在有力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设立境外子公司是推进我国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去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近些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但行业仍存在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通过进入境外市场,与境外成熟资管机构“同台竞技”,既可以学习人家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策略,也有利于丰富投资标的,增强全球范围资产配置能力,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享全球优质资产的成长红利。

但要看到,“走出去”并非易事,在与众多海外资管“百年老店”的竞争中,基金境外子公司在品牌沉淀、风控经验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唯有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方能赢得一席之地。境外子公司应充分吸收海外成熟资管公司的优秀经验,发挥境内投资经验优势,取长补短,坚持做到长期投入,久久为功。同时,要不断强化投研能力、合规风控建设,推进产品业务创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综合服务质量,加速推动基金境外子公司稳健发展,逐步提高中资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相信未来基金行业“出海”的公司会进一步增多,做好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