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5日,香港又一对豪门婚姻告吹。


(资料图)

蔡加敏与马鸿铭宣布,14年的婚姻结束,两人正式恢复自由身。

当初,这段婚姻也引起不少争议。

蔡加敏是玩具大王蔡志明的女儿,身家500亿。

而马鸿铭虽然也是名门望族,但身家却只有5亿。

人们想不通,财富差距悬殊,蔡志明为何要将女儿嫁入马家,甚至给了女儿80亿嫁妆?

当然,蔡志明看中的不是马鸿铭,而是他背后的爹—马介璋。

马介璋又是何方神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马介璋)

1942年,马介璋出生在广东汕头潮南区成田镇一个贫困农村。

可马介璋生不逢时,那时候正好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很不凑巧的是,就在那年,汕头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

农民没水插秧,就连已经插下的禾苗也早就渴蔫了。

因此,整个地区粮食收成不好,供不应求,粮价飞涨。

一斗米卖500元,一担米从1000元炒至五六千元,农民怎么可能买得起?

马介璋才出生7个月,一碗像样的粥水都没喝上,就跟着父母一起吃硬饭头,干噎观音泥粉。

马家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盖着硬邦邦的被子。

每天吃完了这顿,就想着下顿该去哪里抢。

这样的日子,不知何时到头,后来,他们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收拾行李逃亡求生。

1949年,7岁的马介璋跟着父母来到香港。

可没想到,他们也只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堆。

刚到香港,他们口袋空空,一家人只能挤在贫民区的一间小木屋。

小木屋虽小,五脏俱全,上面有个小阁楼,那是马介璋跟弟弟的睡窝,其余人在楼下打地铺。

刚开始,马介璋被分配到小阁楼,他开心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有一天晚上,他睡在外头,做了个噩梦,梦中他挣扎着脱身。

结果,梦里的他是安全了,现实的他却没那么走运。

他直直摔下阁楼,下巴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一下子鲜血沾湿了他的衣领。

因为没钱,父母也只能简单替儿子清洗一下,包扎两下就完事了,以至于现在马介璋下巴还留有一道疤。

在香港,他们人生地不熟,父亲找了份散工,母亲到一家毛衣厂当女工。

夫妻俩两份微薄的工资,勉强撑着家里7张嘴。

而且,就算一贫如洗,他们还是坚持送孩子去上学。

他们并不奢望,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摆脱贫困的命运。

只是他们明白,知识就是台阶,只有站上这层台阶,孩子们才能被人看得起,别人才能尊重他们。

可是,在现实面前,比起虚无缥缈的“尊严”,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

1957年,马介璋初中毕业,主动放弃学业,出来打工赚钱。

这时,马介璋15岁。

学历不出彩,毫无经验,马介璋还没长大,就被抛到社会上。

别说找好工作,就连一份能够赚钱的工作都找不到。

母亲只好低声下气,求厂长收留自己的儿子,好说歹说,厂长才破例招收马介璋。

就这样,马介璋进毛衣厂当学徒,为毛衣厂抓毛。

没想到,这工作就如龙卷风,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

第一天上班,虽明说是给毛衣抓毛,但马介璋好歹还是新手,还不太懂。

师傅领他到工位后,也去忙自己的事了,马介璋只好偷偷跑去问母亲。

结果,半路遇到了老板,老板正好心情不好,马介璋实属撞枪口上了。

老板以为,他上班第一天就贪玩偷懒,这还得了,立即炒他鱿鱼,让他走人。

马介璋可比窦娥还冤,但老板发话了,有什么办法?

那天,马介璋站在工厂门口,心里暗暗发誓:“终有一天我要开比他大10倍的工厂!”

这可不是大话,马介璋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出更大的名堂了。

离开毛衣厂后,经父亲介绍,马介璋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比起为毛衣抓毛,缝缝补补对马介璋来说,简直小菜一碟,毕竟家人所有的衣服都是他缝补的。

白天在车间缝牛仔裤,晚上做缝纫,一天下来工作最少18个小时。

就这样,马介璋很快就混成了熟练工,每个月挣300元。

在裁缝店待了两年,马介璋认真刻苦,赚钱补贴家用,自己还额外攒下1500元。

荷包鼓了,底气也足了,马介璋决定兑现当年吹下的牛皮,自立门户做生意。

他盘下一间店铺,买了两台二手制衣机,与大厂合作,从他们那里收原料。

那时候,香港聚集着一群家庭主妇,她们没有收入,只能在家带孩子。

马介璋心想,她们一般心灵手巧,时间充裕,最重要的是,她们收费不高。

于是,马介璋将牛仔布料发给家庭主妇加工,加工完成再收回来上裤头等后续工作。

由于那时候,香港享受优惠政策,国外都在香港进货,订单源源不断,马介璋赚得盆满钵满。

见形势大好,马介璋趁热打铁,又租下一个摊位,扩大生意规模。

3年下来,除去成本,马介璋净赚10多万元,底下已有250名员工。

但赚得再多,马介璋也明白,通过中间商拿货,大多数都被他们顺走了,自己只能啃些碎骨头。

要想赚大钱,必须有当大哥的魄力。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要直接与外商洽谈生意,摆在马介璋面前的鸿沟,可不是够一够就能跳过的。

马介璋不会讲英语,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马介璋只能咬咬牙,花钱请了个外籍老师。

为了逼自己一把,马介璋找的这个外籍老师,完全不懂中文。

刚开始,马介璋只能比手势跟他交流,后来随身携带字典,一个字一个字与他沟通。

慢慢地,马介璋的半吊子英语终于出师,能毫无障碍与外国人交谈。

有一次,马介璋与德国商人谈合作,对方要求第二天早晨就能看到合同。

可谈妥后,他的秘书已经掐点下班了。

那时候秘书还只是普通打工人,没有手机,马介璋联系不上他。

咋办呢?

眼下,马介璋只好死马当活马医,自己亲自出马整合同书。

整整一个晚上,马介璋挑灯奋战,磕磕巴巴捣鼓打字机,天亮了,合同书才勉勉强强出炉。

当德国商人看到那份合同,再抬眼看了看马介璋眼底下的黑眼圈,瞬间哈哈大笑。

关公面前耍大刀,破绽百出,马介璋自知瞒不住了,只好老实交代。

说这份合同是自己打的,而之前从没打过合同。

一个堂堂的老板,竟然自己打合同,想必对这次合作非常重视,德国商人瞬间好感倍增。

虽然合同形式不规范,但内容数据没错,德国商人便爽快签字。

从那之后,这位商人一直是马介璋的生意伙伴,两人还成为了好朋友。

靠着真诚至上,马介璋在香港顺风顺水。

当时,香港实施限额制,可马介璋却能一次性拿到10万条牛仔裤的配额。

同时,马介璋越过中间商,直接对接外商,减少了中间的克扣,马介璋的钱包更鼓了。

1984年,马介璋在深圳南头买下7万平方米土地,豪掷3000万港元建立大型服装加工厂。

此时,马介璋42岁,已经在香港制衣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混得风生水起。

但此时的国内市场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开始谋划开拓新的领土。

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后,马介璋挥臂高呼,打入国外市场。

马介璋漂洋过海,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企业,顿时名声大噪,获得“牛仔裤大王”的美称。

当年被赶出工厂的小男孩,如今成了牛仔裤大王,而当初的老板,早已下岗失业。

按照这样的发展,不出意外,马介璋继续在制衣路上越走越远。

可他钱包满了,肚子饿了,就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时,马介璋掉头开进餐饮业。

他先在香港试水,斥巨资创办了第一家佳宁娜潮州大酒楼。

“佳宁娜”是潮汕人“自己人”的音译。

他创办的初衷就是,以潮州菜为特色,让身处异乡的潮汕人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酒楼的配置,从员工到管理,均对标国际餐厅水准。

开业第一天,由于有“牛仔裤大王”名誉背书,大家都慕名而来,生意火爆。

于是,马介璋又在香港开了第二家酒楼,反响依旧热烈。

试水成功,1988年,马介璋胸有成竹,将地盘挪至深圳。

香港酒楼的成功,也顺利被复制到了深圳的酒楼。

香港、深圳的成功例子,让马介璋信心十足,决心将旗帜插向全国各大角落,乃至全世界。

如今,走在国外街头,如果偶然发现一家潮州酒楼,这还得归功于马介璋。

他率先将潮州菜做成知名品牌,推向全国。

他还是第一批进军深圳的港商,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港商跨过罗湖桥来到深圳淘金。

在餐饮业占据半边天,马介璋又将目光投向房地产行业。

然而,这次马介璋一个不小心,栽了个大跟头,还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搭进去了。

由于常胜不败,马介璋似乎有些飘飘然,步子越迈越大。

结果,香港房地产业前一秒还热火朝天,后一秒却开始遇冷收缩,产业大跌,银行信贷收缩。

马介璋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突然被打了一闷棍,资金链收紧,濒临破产。

他一下子懵了,天之骄子跌落悬崖成“穷汉”。

危机当前,马介璋果断断臂求生,抛出港台地产,偿还债务。

兜里仅剩500万元,马介璋立马捂紧逃走,准备在南非东山再起。

由于先前,马介璋早已积累不少人脉,信誉不错,二次创业的道路并不难走。

没过多久,马介璋便从房地产的阴霾里走出来,最后再次回到国内。

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只不过他不敢再在香港兜圈,而是一头扎进深圳房地产业。

1991年,马介璋花10亿建造友谊广场,占地面积近14万平方米。

位置靠近深圳火车站,4座塔楼高高耸立,在罗湖商业大厦群里格外显眼。

广场里面,酒店、娱乐场所等一应俱全。

然而,在别人看来,马介璋这次投资,似乎太过冲动。

地处火车站附近,表面上看,不缺客源。

可实际想一想,聚集在火车站的人,大多都是打工人,哪有那实力自由出入这种高档广场。

而且,当时深圳火车站附近,远没有如今热闹,马介璋只能碰运气,等哪个冤大头进广场消费。

明明还有其他优越的地段,他们想不通,马介璋为什么偏偏选中这块鸟不拉屎的地块?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地铁开通,火车站广场改造,友谊广场近水楼台先得月,赶上了首班车,开始变得火热起来。

2004年,马介璋说服五位企业家,共同投资26亿元建立华南工业原料城。

此举又一次让人一头雾水,马介璋搞房地产,意在赚快钱。

可工业原料城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马介璋买下这块地皮有什么劲?

商业江湖里,普通玩家只能看见眼前的小恩小惠,而顶级玩家总能望到巨大的市场利益。

那时候,珠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加工厂指日可待。

可如果成为世界加工厂,就意味着必须依托于超大型工业原料市场、现代化物流平台。

马介璋正是看到这个潜在商机,先下手为强,抢占先机。

不说其他方面,单靠着这棵摇钱树,马介璋就已经实现躺着收钱的自由。

但纵使马介璋的事迹多辉煌,也比不起儿子的感情夺人眼球。

马介璋有两个孩子,2007年,长子马鸿铭与蔡加敏结婚。

作为商业大亨的儿子,马鸿铭自然不差,可相比于蔡加敏的身家,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蔡加敏的父亲蔡志明,蔡志明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掌控着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企业。

他是富豪榜的常客,目前手握66亿美元资产。

(蔡志明)

蔡加敏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从小就带着她出入各大会议,教她做生意,对她寄予厚望。

实在让人没想到,如此千金大小姐,竟然被区区的富二代征服。

当然,马鸿铭还得感谢黎姿,没有黎姿的鼎力相助,恐怕追妻之路没那么好走。

两人在饭局上偶然认识,当时饭桌上的酒没把马鸿铭灌醉,马鸿铭反而醉倒在美人的石榴裙下。

马鸿铭明白,蔡加敏不是一般的女生,不吃常规追求套路,自己贸然去追求,容易办错事。

他了解到,蔡加敏有个十年好友,大名鼎鼎的明星黎姿,黎姿正好与他有生意上的往来。

于是,通过黎姿这个外援,马鸿铭成功约到蔡加敏,两人共度了一段难忘的烛光晚宴。

后来,马鸿铭成功抱得美人归。

那天,婚礼排场非常大,黎姿当伴娘,商界大佬们更是大驾光临。

原本计划宴席168桌,结果来了太多不速之客,又临时增加6桌。

174桌宴席,直接创下香港婚礼宴席数最高纪录。

当天新郎接亲,伴娘团赚大发了,红包总共有99999元。

女儿大喜之日,当爹的也高兴,挥金如土,赠送女婿价值110万的钻石腕表。

除此之外,他还给员工发了200万红包,放了半天假。

婚后第二年,蔡加敏生下长女,后来又生了一对双胞胎。

2013年6月,蔡加敏又再添一子,五年生四娃,让人直呼佩服。

最让人敬佩的是,蔡加敏结婚后,并没有隐退职场,做起全职太太。

她既要帮父亲打理生意,又要协助母亲操办幼儿园。

她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一三五到父亲公司帮忙,二四属于母亲,周六收尾工作,周日陪丈夫孩子。

与蔡加敏相比,马鸿铭显得不那么出众。

当初两人结婚,看好他们的并不多,就连当时的媒体报道都是“蔡加敏下嫁”。

在外人看来,这场商业联姻,男方占的便宜多于女方。

蔡加敏本身实力过硬,父亲给予她的,就是锦上添花。

两人结婚14年,蔡加敏身家已有500亿。

而作为百亿身家妻子的伴侣,马鸿铭只有5亿,差了足足100倍。

要知道,当初蔡加敏嫁入马家,带着80亿嫁妆。

严重失衡的天平,迟早有一天会崩盘瓦解。

2021年3月5日,这段神仙眷侣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宣布离婚。

离婚具体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分开后,两人各回各家各找各爹。

蔡加敏继续在父亲的公司,而马介璋退休后,马鸿铭接过父亲的权杖,开始守江山。

但无论马鸿铭做得多出色,始终绕不开父亲马介璋的光环。

马介璋之所以有如今的成就,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特别靠谱。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对方交代第二天早晨就想看到合同,即使自己不会操作打字机,马介璋还是摸索着打出了合同。

这份诚意,让对方感觉,这人很重视这次合作,因而才愿意与他打交道。

信任是维持两人关系最重要的纽带,而只有靠谱才能快速建立两人之间的信任。

在交易谈判中,靠谱的人,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成本,直接达成合作目的。

靠谱是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一个人最大的无形资产。

愿我们都能好好利用这笔“无形资产”,为我们的人生增添光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