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这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相关的文章。

篇1: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担任什么官职,虽然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担任官职从此为君王解忧惑,为百姓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但是观其一生,杜甫却没有实现这一抱负,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却这样流落街头。

杜甫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但是却因新人便显出如此抱负,威胁到了当时的考官,恐其得势,便将其落选,但这并不妨碍杜甫身怀理想。


【资料图】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杜甫听闻长安招贤纳士,便进京赴考,但依旧被当时的考官破坏入选机会,当时一同考试的人均未入选。而后有幸作“大礼赋”得唐玄宗赏识,但却没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屡次献文以求得赏识,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心系国难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线,但被叛军控制在长安,后得以冒险逃出,为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的职位,杜甫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当上官员为国效命。后因得罪唐肃宗得到审讯。

同年,长安得以收复,杜甫仍为左拾遗,而因朝中两大势力斗争杜甫被诬陷,因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赴任途中辞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严武相助,暂且安生,且严武推荐其为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杜甫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去,而后便再无担任何官职。

杜甫生平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篇2: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

杜甫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这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人,徒有远大抱负,却不被权贵赏识,一辈子百折不饶地在官场打滚,最大也不过当个处级闲官,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真的不是当官那块料。做了官,还不懂得放弃济世情怀,才在官场门缝往里窥视一眼,就写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路过乡村看到官吏抓壮丁,又出来鸣放:“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他简直就是一个愤青,还是组织部门有眼,始终没让他和权势沾边。他也就在名利场的边缘不停地写呀写,想把民间疾苦、世情百态真实写在诗句中,天真地以为可以打动天听。结果根本不需要费心去猜,杜甫不但生前在文坛没有什么名气,而且竟然是在久饿之后奋不顾身地饱食一餐,活活撑死。

然而,就是这颗悲天悯人的心,驱使他敢讲真话,直抒胸臆,抨击黑暗,幻想明天。他穷得叮当响,却誓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广厦还不能地震一来就塌掉,必须“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实在太天真,太纯朴了,这就是他的真性情。任何文学作品,唯有个性和真情淋漓尽致的展现才会动人心魄而永远流传,哪怕生前被流俗掩蔽,但终将大放异彩。杜甫死后,唐朝更加衰败,他为社会底层发出的声音变得日益响亮,他的诗就是一幅唐朝的历史画卷。杜甫的诗风不像李白那样放荡不羁,可望不可及,但特别规整,格律平仄、对仗押韵,无不用心,就是一部唐诗的范本,所以学习作诗的人都把杜甫奉为师表。他的人格,他的诗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犹如他梦想中的广厦,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男,汉族,72月12日生,属相鼠,河南巩县人,历任副处级的唐朝左拾遗,正处级的唐朝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是却创作出诗歌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等等,并有《杜工部集》六十卷传世。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容貌史书上没有记载,笔者找遍了杜甫画像,认为只有1959年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所画的杜甫像最为传神。画像中的杜甫,面颊清瘦,褶皱丛生,写满了沧桑与忧患。双目形如硌脚的小三角石头,凝重地望着远方。迎面好像有风吹来,让他双唇紧闭,长眉和本来就很散乱的胡须向后飘洒。尤其相得益彰的是,蒋兆和在题款中先引了两句杜甫的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又自题诗:“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从而使这幅杜甫画像形神俱备,达到外貌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杜甫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光鲜的。他是晋朝灭孙吴大将杜预的二十世孙。《旧唐书》记载,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长一职。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官至省部级的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也是四川奉节的县长,因此杜甫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在他父亲去世后,生活很快就穷困潦倒了。杜甫有文人性格的孤傲清高,却一心想从政做官,这种选择错误,注定他会白白努力一场;杜甫还有放纵恣肆的性格缺点,这让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和朋友,甚至差点惹来杀身之祸。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他有几个子女都被饿死了,史书上只记载他有个儿子杜宗武也是一生流落,老死湖南。

诗人的满腔抱负与不得志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虽然7岁吟诗,15岁扬名,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书记员之类的小官,后世虽称其人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他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写的虽是“初唐四杰”,却是诗人自嘲之意:“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的人生经历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35岁至44岁,困居长安;45至48岁,陷贼和为官;48岁至58岁,西南漂泊。

732年,20岁的`杜甫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江浙生活。五年之后,他去唐朝首都河南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了。之后杜甫漫游冀鲁豫,在洛阳遇到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到高适,三人同游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济南,分手后又相遇于山东东部,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这一时期,杜甫在洛阳一心钻营,谋取功名。他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看管武器装备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科级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唐玄宗在751年正月8日至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陕西黄陵县西南的州,独自去投唐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正处级的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申辩,被贬为副处级的华州司功参军。其后,杜甫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随着九路官军在河北省临漳县西的相州大败和陕西地区的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甘肃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主政成都,杜甫便去投靠他。严武死后,杜甫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杜甫的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归去尽得身后名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公元770年,58岁的杜甫离开四川后客居湖南耒阳,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长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直到四十多年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才迁葬杜甫遗骨与夫人弘农杨氏合葬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

综观杜甫的一生,充满了“致君尧舜上”的求仕思想和 “穷年忧黎元”的凄苦遭遇,可以说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但是与他人生际遇完全不同的是,杜甫的诗歌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

篇3:仰望诗圣杜甫

仰望诗圣杜甫

怀揣鸿鹄之志开始飞翔

朝着霞光满天的长安城

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定要走出盛唐蓬蓬勃勃的少年豪气

谁知安史之乱的刀光剑影罩住你的身体

你,欲哭无泪,步履渐渐沉重艰涩

没有人关注你横溢才华

用写诗的笔写不出一顶像样官帽

饥寒交迫染成了苍白坚硬的胡须

你轻轻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忧虑天下寒士比自己还苦的生活

你听着车辚辚马萧萧的惊心动魄

叹息那些被征兵一去难返的戍卒

你还为那失去三个儿子的老翁老妪喊冤

原本儿孙满堂的家瞬间成空屋

潇洒浪漫被幸运的诗兄李白挥洒

你只能用高雅诗句写民不聊生

用诗歌记录一段苦难历史

其实并不是你的初衷你的宏愿

但老天让你苦心志饿体肤劳筋骨

你无法抗争只有和着血泪歌唱

你尽管百年多病依然奔走在万里悲秋

在艰难苦恨中用《三吏》《三别》铺垫历史

让人们看到你的良心和你的伟大

看到一个高大形象从唐代走来

走出人们对历史对现实的深沉思考

笑不起来的诗人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

被战乱击得粉碎

浪漫无邪的笑容一点点消退

现实用猛虎的`双眸盯着你

你也睁大惊奇的眼睛

繁华不再的盛唐冷冷地迎接你

迎接你嘶哑的歌喉以及手中的笔

你终于从年少轻狂变得缜密深邃

为苦难苍生掏出带着血泪的心

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唱

同情,哀吟,痛苦,愤怒,斥骂

乌纱帽不要也罢

金银珠宝不要也罢

穷愁潦倒不能改寒士良知

你用诗歌挥写的历史却光照千秋

笑不起来的诗人是不幸的

你没躲开那可悲可恨的年代

笑不起来的诗人又是伟大的

你直面人生让人反思人类良心

只要人间不再有残忍战争

你在天堂应该笑得灿烂舒心

篇4:诗圣杜甫简介

诗圣杜甫简介

杜甫(7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因为杜甫的诗中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于是有“诗圣”的美誉。

诗圣的代表作有哪些

诗圣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写诗可分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有诗赠李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堪称快意。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可惜的是,由于两人后半生际遇都相当坎坷,这次分别之后便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仅获得少许资助,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一边,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职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九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千余首,占全部杜诗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

篇5:诗圣-杜甫作文

诗圣-杜甫作文

诗圣――杜甫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年代。 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 革空 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小学作文 ,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

篇6:《七夕》诗圣杜甫

《七夕》诗圣杜甫

牵牛织女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

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重露,日出甘所终。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

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

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

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 浅谈唐朝著名诗人:诗圣杜甫

★ 职务证明

★ 多愁的诗圣美文

★ 李白是诗圣还是诗仙

★ 销党内职务 范文

★ 兼任职务请示

★ 辞退职务申请书精选

★ 班干部职务演讲稿

★ 杜甫之死

★ 《月》杜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