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夺权”失败!
【资料图】
8月21日上午,吉利汽车集团公布,3天前突然“下课”的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经理钦培吉,出任吉利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并且着重提到了钦培吉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临近中午,沃尔沃汽车又发布了一封关于此次人事调整更加详实的新闻稿,里面的措辞也发生了反转。
随着吉利的一锤定音,这场由外籍“嫡系”上演的“夺权”把戏,也画上了句号。
沃尔沃“嫡系”夺权
2023成都车展开幕在即,沃尔沃一则人事变动和架构调整引发行业关注。
8月17日深夜,沃尔沃汽车集团对亚洲销售业务团队进行调整,现任沃尔沃汽车日本总经理裴马丁(Martin Persson)将回到中国,负责领导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的商业运营,并直接向沃尔沃汽车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汇报,而非沃尔沃大中华区总裁袁小林。
这位接任的斐马丁,在沃尔沃汽车已经任职超过25年,被认为是沃尔沃“嫡系”,曾于2015-2017年在中国工作3年,主要负责客户服务及售后销售。对于这位接任者,沃尔沃汽车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对裴马丁寄予厚望,他表示,“裴马丁具有丰富的商业知识,擅长培养本地人才、促进跨文化合作,在直接客户关系、领导力和价值观层面深有洞察。”
耐人寻味的是,在官方的新闻稿中,除了对钦培吉的离职轻描淡写“沃尔沃汽车集团现任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经理钦培吉将离开沃尔沃汽车,寻求外部发展。”
同时,新闻稿中还特意提到大中华区总裁袁小林职务不变,但工作内容发生变动,主要负责“和董事会成员合作,处理政府关系,利益相关者合作,与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合作以及在大中华区的战略投资等重要事务。”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沃尔沃方面表示,是沃尔沃汽车加速增长、积极推动电气化转型的重要部分。但钦培吉出局、袁小林被架空,外籍“嫡系”接管,明显就是沃尔沃总部“收权”,欲去“吉利化”的表现。
从表面上看,大中华区向总部汇报管理扁平,沟通更为直接,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有助于沃尔沃的转型效率。但另一面,也意味着大中华区的主导权进一步丧失,也难怪外界会传来“瑞典人夺权”,甚至是“吉利失去了对沃尔沃汽车的掌控力”的议论。
剧情反转,吉利出手力挺沃尔沃中国区
不过,仅在三天之后,这起人事变动就发生了很多戏剧性的逆转。
首先,在最新的声明中,用了一大段篇幅表述了钦培吉在沃尔沃汽车服务12年中取得的成绩和贡献。“面对整体市场动荡、疫情考验等重重挑战,他带领沃尔沃汽车实现了销售的稳健增长,市占率逆势提升,整个销售体系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
拿2023年来说,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前七个月沃尔沃市占率达到6.1%,同比上升0.2%,位居二线豪华品牌第二名,位居豪华品牌第五,仅次于二季度开始疯狂杀价的凯迪拉克(价格降幅5.9%)。更难的是,在终端价格一降再降的情况下,沃尔沃也顶住了压力,数据显示价格战打响后行业平均降幅为4.3%,但沃尔沃的降幅为3.9%,并没有一味为了销量去损害品牌和价格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方面转型方面,沃尔沃早在2017年就率先提出了全面电气化战略,并明确了到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也因此,2022年沃尔沃在新能源汽车上实现了201%的增长。到了今年上半年,沃尔沃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8%,整体销量的份额从2.3%提升至了9%,远高于奔驰(5.9%)、奥迪(4.3%)、凯迪拉克(1.3%)和雷克萨斯(6.9%),新能源转型走在了传统豪华品牌阵营的前列。
由此来看,其实沃尔沃的中国团队表现可以说相当优秀了。所以,吉利汽车才主动出击及时遏制这场“夺权”大戏。
其次,明确了钦培吉的继任者潘松鹤(Martin Persson)向“吉利派”的袁小林汇报,袁小林则直接向骆文襟汇报,工作重点也并无调整。这也意味着,沃尔沃“夺权”失败,“吉利派”重新掌控了亚太区的销售大权。
最后,公告中还特意强调了中国市场这一“第二本土市场”对于沃尔沃汽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此举不仅为沃尔沃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定调,还有点与沃尔沃总部“掰手腕”的意思。
吉利背后的大棋
沃尔沃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和架空之举,也让外界对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合作关系产生疑惑:沃尔沃明明是吉利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为什么有种吉利对沃尔沃汽车说了不算的感觉?
因为,当初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沃尔沃汽车拥有高度自治权。
尽管近些年吉利一直努力打破这层壁垒,比如在2020年双方就曾推进过合并重组的工作,但是由于瑞典人方面的抗拒,此事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不过,2021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再发公告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各自品牌保持独立性,合作范畴也仅限于具体的业务领域,双方将不再谋求合并为同一个集团公司。
因此,这次突发人事变动,也可以看作是沃尔沃寻求独立,摆脱“去吉利”的直接表现。但谁曾想到,这次“夺权”导致各种绯闻满天飞,给沃尔沃品牌以及背后控股的吉利伤害,而且或多或少也会影响二者的合作关系。
就在这次“夺权”大剧愈演愈烈的时候,吉利主动出手,一方面,可以有效遏制这一事件发酵势头;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对沃尔沃人事变动的干涉,算是为后续的进一步“合并”埋下伏笔。
另外,眼下吉利汽车正处于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急需更新更有竞争力的新渠道建设,而钦培吉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模式拓展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钦培吉对于吉利集团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产和资源。
所以,这么来看,这场“夺权”大戏,既有偶然性的发展,也有必然性的展现。但不得不承认,吉利对于此次“夺权”事件的处理,相当老道。
总结:
经历此次“夺权”风波后,瑞典总部和中国团队以及与吉利之间的博弈,肯定会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潘鹤松先生(Martin Persson)领导下的沃尔沃将驶向何方?能否在电动化新赛道上实现跃迁,跻身一线?这些问题,就留给时间去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