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恒大在暴雷2年之后,许家印成为了被执行人?
遥想当年,许家印是何等的风光?那时候许家印是中国首富,许家印凭借自身在中国商圈的人脉,直接推动恒大集团的千亿战投。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房地产行业便从巅峰滑落低谷,恒大集团也没有了往日的荣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有人会想到,当年中国地产行业的“扛把子”竟然是以这种方式倒塌。其倒塌之快、债务之大、影响之广都前所未有。
曹德旺曾这样评价过许家印,他认为许家印的野心太大了,恒大自身的资本不到40亿元,却能把公司的债务干到2万亿元,这中间加了天量的杠杆。
其实不仅仅恒大地产喜欢加杠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基本上所有的地产公司都是以高杠杆的商业模式在运行。
恒大在过去几年中频繁购买土地,扩大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业务版图,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使得房价停滞不前,导致大量资金被锁定在土地中,无法变现为流动资金。
恒大集团的暴雷,代表着地产高杠杆模式的失败。这一事件以后,房地产行业将被重塑,而恒大集团也无法回到地产行业舞台中心!
媒体爆料,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其收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裁决所发出的执行通知书。
中国恒大及附属公司广州凯隆,以及控股股东和执行董事许家印,是该执行通知书的被执行人。
据悉,该仲裁涉及和信恒聚(深圳)投资控股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仲裁申请人),于2016年12月及2020年11月期间,与相关被申请人签订有关恒大地产的增资及相关协议,向恒大地产增资人民币50亿元,以换取恒大地产1.6%的股权。
但随着恒大地产终止对深深房的重组计划,仲裁申请人要求中国恒大、恒大地产、广州凯隆及许家印,履行增资协议项下的回购承诺及支付尚欠分红、违约金及收益。
根据执行通知,被执行的事项为:第一,广州凯隆、许家印支付恒大地产2020年度分红的差额补足款2.04亿元,并承担违约金5153万元;第二,许家印、中国恒大以人民币50亿元,回购仲裁申请人持有的恒大地产股权;第三,中国恒大支付仲裁申请人持有恒大地产,自2021年2月1日起计至完成回购的补偿约7.7亿元;第四,中国恒大、广州凯隆、许家印支付约3553万元的律师费、仲裁费及执行费。
普通的被执行人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失信被执行人将会被限制如下消费: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等。
春公子此前就说过,恒大集团的案例,必将成为中国商业课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事实上,恒大集团当年就面临过几次危机,只不过最后依靠许家印的个人能力,全部得以化解!
2008年,恒大地产在上市未成功后面临破产危机。恒大通过与英皇娱乐旗下艺人范冰冰老板杨受成引荐給郑裕彤,获得了郑裕彤和刘銮雄的投资,以化解这场危机。
2012年,恒大地产被境外公司做空,但是通过银行、合作伙伴、大d会的支持及发行永续债,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2016年,恒大地产再次面临资金短缺危机。此时,恒大通过借助宝万之争、深圳市政府投桃报李给予几十个深圳旧改,地产板块借壳深深房上市的利好引入战投1300亿,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然而2021年的这一场危机,许家印再也无力回天!为何?因为这不是哪家地产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房地产行业深度下行所带来的问题,任何公司面对这种大势的时候,其结果都是无解,最终只能靠时间来慢慢消化!
香港突然出手,许家印噩梦来了
刚刚,香港突然出手。
作者 |老高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刚刚,香港突然出手。
今年,第一个被强制“清盘”的上市房企出现了。
投资家网获悉,千亿房企、港股上市公司佳源国际近日发布了一则轰动外界的公告,它们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危机,被香港法院勒令“清盘”,以偿还逾期的1450万美元债务。
佳源国际来头不小,背后站着浙江嘉兴富豪沈天晴。2016年,它们在香港上市,资产规模近千亿元,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控股、参股企业达到100多家。
中国房地产2017年拉开转型大幕,沈天晴没有学碧桂园杨惠妍跨界投资、关注科技,没有学万达王健林变卖资产、由重到轻,而是走上一条“多元化”道路,房地产、养老、服务、农业、文旅、商管、酒店管理等领域无一不涉足,最终导致公司资金链条断裂。
危机爆发,债权人提出“清盘”佳源国际。本来外界以为会是一场“闹剧”,比它们债务风险大的房企更多,谁能想到香港突然出手,它们成了第一个被强制“清盘”的房企。
当前,香港上市房企里,恒大债务问题不容小视,其境外主体也被债权人提出“清盘”呈请。佳源国际“倒下”打破了暴雷房企“不倒”局面,这对许家印来说,是一场噩梦。
即便如此不堪,恒大汽车也不忘伸手要钱,寻求超290亿元融资。
车没卖掉多少,窟窿填不完,钱花不够,恒大汽车就像一台跑不动的“吸血机”。
如果放在过去,许家印不太担心债权人不合作,香港鲜有上市房企“清盘”案例。
现在环境变化了,佳源国际“倒下”打破了暴雷房企“不倒”局面。债权人“变了”,他们宁可顶着“血本无归”的压力,也要让佳源国际“清盘”。
许家印得知佳源国际“清盘”的消息会不会做噩梦,睡不着觉?没有一个房企大佬愿意看着基业“清盘”,可眼下债权人没有一致参与到重组支持协议,虽然恒大把时间延长了,仍有部分债权人“心存不满”,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单入坑的仍是债权人。
前面是债权人头疼,如今许家印恐怕真要头疼了。重组方案刚出来时,他还想着给恒大借3000亿元,顺便给恒大汽车弄来290亿元,但他没真正想过“清盘”问题。
他如果想到过“清盘”,哪敢跟债权人“摆烂”?
他也没有王健林般有钱、厚实的“朋友圈”。
他的几个“好哥们”情况均不乐观,贾跃亭人在美国靠“忽悠”老外融资;张近东父子不见踪影,大手笔收购的家乐福,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估计还想找许家印弄点钱。
许家印“朋友圈”没钱了,媒体给出来自灵魂深处的调侃,“许家印,向天再借3000亿”。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沈天晴路线失败,换来了佳源国际“清盘”退出历史舞台。
许家印“摆烂”债权人,等来了局面逐渐反转。
对于那些“有恃无恐”的暴雷房企而言,佳源国际“清盘”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一
五一长假结束,一则公告轰动房地产,千亿房企佳源国际倒在香港。
这条消息,让香港上市的暴雷房企老大们,如坐针毡、噩梦降临。
在国内众多上市房企里,佳源国际一直以低负债闻名,创始人沈天晴系浙江嘉兴知名富豪。
1995年,沈天晴进军房地产,在浙江嘉兴创办了嘉兴足佳房地产(后更名佳源创盛),经过多年努力,“佳源系”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留下了光辉足迹,常年包揽各类奖项。
而让沈天晴真正名声大噪的是,“佳源系”与香港四大地产豪门之一新鸿基地产掌门郭炳联的合作,双方联手开发了多处项目,助推佳源国际2016年在香港上市。
刚上市时,沈天晴给予了佳源国际清晰的定位,“致力于成为国内值得信赖的品牌房企。”
业务上,佳源国际主打住宅、商业综合体,通过不断优化居住品质,精细的管家式服务,逐步提升其在中国房地产的市占率、品牌忠诚度与美誉度。资产规模上,佳源国际虽不及万达、碧桂园、恒大声名远播、盘子庞大,却做成了资产近千亿的“小而美”。
沈天晴曾多次强调,佳源国际的核心是品质。“我们要用行动精心打造每一个楼盘,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和谐和幸福,用服务来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2017年,中国房地产转型大幕拉开,万达低谷、碧桂园阵痛,刚上市一年的佳源国际也迎来了转型时刻。沈天晴没有学碧桂园跨界投资、关注科技,没有学万达变卖资产、由重到轻,而是走上一条“多元化”道路。彼时,沈天晴认为,佳源国际与其他房企“有所不同”。
“有所不同”指的是,总负债压力没那么大。佳源国际此前发布的2022年中期财报显示,业绩下滑、资金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佳源国际总负债655亿元,且尚有921亿元资产。
比较之下,恒大总负债达到1.898万亿,佳源国际就是个零头。由此,沈天晴觉得,佳源国际可以“多元化”。但他与王健林一样有“老地产人”烙印,即转型走不出房地产。
作者写过“万达商管三次IPO折戟”,其中有一个点是,王健林的转型是建立在万达优势业务上的转型,沈天晴的转型亦是如是。他的“多元化”是围绕房地产的多元化,由住宅衍生出养老、服务、农业、文旅、商管、酒店管理等领域,逐步将主营业务风险分散。
不管怎么分散,风险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房地产。
2022年,佳源国际被曝“流动性”困难,沈天晴大搞“多元化”是建立在四处发债、融资的基础上,同样在去年,佳源国际发行的定融产品出现实质性违约,金额近5000万元。
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沈天晴意识到路线有问题后,又进行“大瘦身”陆续抛售“佳源系”资产,可他错过了最佳抛售周期,结果换来了“大甩卖”无人接盘。
“我面对大家,感到内心悲凉。”这是沈天晴在佳源国际管理层与投资人座谈会上的感慨。座谈会后,佳源国际就没什么声量了,接踵而来的是债权人的频繁问责。
港股市场,佳源国际坐上“跳楼机”股价暴跌超90%,百亿市值灰飞烟灭。
二
去年,拿下“2022年度ESG发展影响力企业”奖项的佳源国际,留下一地鸡毛。
4月是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的主要时间点,佳源国际犹如按下了暂停键,它们2022年报数据都迟迟没有发布。面对质疑,佳源国际回应,“公司若干主要员工辞任”。
一些股民在股吧表示,“佳源国际是在拖延时间。”直到最近,债权人的努力下,佳源国际迎来了香港终曲。香港法院勒令“清盘”该房企以偿还逾期的1450万美元债务,沈天晴“消失”,佳源国际成了第一个被强制“清盘”的房企,股东财富“一夜归零”。
沈天晴一世英名尽毁,千亿房企败在香港。
从某种角度看,佳源国际的败很大程度与沈天晴的发展路线有关,他与王健林都是“老地产人”,都走不出房地产,转型路线却有所不同。
王健林是先“瘦身”再转型,他是先转型再“瘦身”。
当然,王健林的万达商管在香港的境况一样不乐观,他们三次IPO失败,“天价”对赌压力犹如一把尖刀悬在了中国前首富的头顶。王健林的烦恼到能扛过去,他有1000亿元家族财富,大不了从里面拿出380亿元补偿对赌,另一房企大佬许家印就没这么“幸运”了。
五一长假前,恒大发布公告称,“由于一部分债权人没有加入适用的重组支持协议,决定将相关协议截止日期延长至5月18日。”这意味着,恒大重组方案仍存未知数。
今年3月,恒大发布公告披露了一份“自救方案”并暴露出恒大面临的问题,资不抵债。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1.699万亿元,总负债达到惊人的1.898万亿元。
这份公告长达201页,里面详细介绍了恒大如何自救。目前,恒大的境外债务主体有3个,恒大、景程与天基。其中,景程、天基为恒大在境外的发债平台。方案上,恒大给债权人的选择仍是新债还旧债、债权转股权。里面的一个点是,将债券转换为恒大汽车的对应股票。
也就说,恒大所谓“自救方案”某种程度上需要债权人继续“放血”。
外界则把恒大“自救方案”看作是许家印的“有恃无恐”。从结论角度看,如果债权人不同意方案,恒大在香港就会面临“清盘”,债权人很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恒大的“自救方案”,多少有些“摆烂”给债权人的嫌疑,仿佛向外界发声,“我们就这么个情况,不支持我们,你们也倒霉,还是乖乖掏钱合作吧。”
那么,恒大版图很大,怎么就“摆烂”了呢?
三
众所周知,恒大最知名的业务是房地产以及后面的造车。
房地产方面,今年1-2月,恒大实现合约销售仅65.7亿元,比着2021年的4430亿元销售额,业绩可谓一夜入冬;造车方面,恒大汽车磕磕绊绊,多次曝出裁员、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