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今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三年。围绕“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双减”打出了聚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学质量等系列政策组合拳。如何通过教育数字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减轻管理负担?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减轻作业负担?教育数字化正是为“双减”赋能,让学校站稳教育主场的有效帮手。

一、赋能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双减”而成绩稳定,核心在于课堂,需要聚焦“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各类智慧课堂应运而生,通过“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精准分析学情,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助力获取、整合、开发更加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向学生推送各类个性化学习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内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研讨,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中,教师开展交互式、探究式的智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基于动态采集数据,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进而分析得出的精准数据开展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课后,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拓展校内外更多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多感官深入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二、赋能作业布置及批阅,精准高效

作业是推动“双减”的重要抓手,是有效减负的重要切入点。信息化应用工具能依托教学中产生的精准数据生成数字画像,帮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减负增效。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让作业批阅变得高效。客观题通过系统自动批阅,主观题通过拍照上传等方式让教师在线查看、批阅。即时形成的数据精准分析作业完成质量,辅助教师合理规划课堂,精准把握作业重难点进行讲解,调整作业量及作业难度,减负增效。借助“朗读智能带教”“作文智能批阅”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减轻师生负担。

三、赋能课后服务,有力支撑

课后服务推进过程中“资源内容紧缺”与“师资紧缺”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解决“校内加上去校外减下来”的问题,需要优质内容支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平台及学校、教师自主搜集整理的优质资源,为课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这些优质资源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机组合、创造加工、创新应用,同时供学生自主选择,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改版升级后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新增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多类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家校协同育人、应急“停课不停学”等。目前,我省正重点就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答疑辅导、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校交流、区域管理9大应用场景开展应用试点与研究,未来必将进一步服务“双减”,引领城乡教师用好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长沙师范附属小学总校校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