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金秋十月开放云创园第一期,到2023年早春二月升级云创园第二期,我们牵着孩子,向着成长目标出发,走了一程又一程。
第一期边学习边探索,所有的苦与乐、得与失都在一月份首届云创会中对话复盘,滋生出更大的梦想、更多的力量,融入到第二期的实践研究中。有了第一期“敢于突破”的勇者底色和“不断求索”的研究本色,第二期云创园在学校支持、校领导引领下,慢慢走出“多元融合”的竹园成色,慢慢绘出“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第二届云创会将在新区教发院教学研究指导部支持下,搭乘区级平台,在6月做展示交流与对话复盘。
(相关资料图)
为了办好第二届云创会,也为了进一步明确素养导向、进一步落地“双新”改革,4月份,竹园小学龙阳校区云创中心带领全体教师,针对云创会的设计方案做了一系列论证,头脑风暴聚焦更精准,以终为始方向更明确。
4月3-7日
制订云创会方案
4月9-11日
成立云创园展示研讨会工作组,对方案做第一轮论证,明确分工。
4月12-16日
各板块团队设计推进路线,梳理实施困难,思考拟解决方法。
4月17日
项目主任团队组成校区专家团,开展第二轮论证,专项商讨,逐一细化。
4月18-24日
分板块开展讨论,确定展示内容、呈现方式、信息技术等事项。
4月25日上午九点/第三轮论证会
各板块总负责齐聚报告厅召开第三次论证会,除了论证“展示方案”,更针对“课堂观摩”板块深入解读思考。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娄华英校长带领课程创新中心和资源赋能中心主任代表,组成学校专家团,以问题视角、课程维度给予专业支持。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研究指导部陈久华副主任在百忙之中莅临会场,以课程建设标准衡量,以引领辐射目标驱动,提出专业建议,提供平台助力。上午半天,报告厅内充满浓浓的研究味道,每一个参与者化作分享者、建言者、学习者、思考者,共同对话第二届云创会,共同谋划学习的未来。
不限于展示 不止于体验
云创园负责人郭妹峰老师先代表龙阳校区云创中心解码方案。
郭老师从云创会主题的初步设计思路谈起,谈云创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变革下的“N”种可能。随后分“实践现场”“成果展示”“课堂观摩”和“竹园杏坛”四个板块,用参观者视角讲述“看点”:双“态”实践、三“学”特色、四“区”展示,设想将云创会从展示转向交流、从参观转向体验、从倾听转向对话。
云创园不限于展示,不止于体验。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位参与者进入校园就进入云创学习空间,不仅仅只是旁观者,更成为体验者、学习者,甚至经历一番具身学习后,成为收获者、创造者。
不限于课堂 不止于学习
云创课堂究竟什么模样?学习方式又如何?
第二届云创会设想在“社会与品行”“语言与人文”“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四个领域开放课堂。透过一堂课,看云创空间里师与生的样子;开出一扇窗,照云创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桂丽晨老师、胡彬老师、陈旻鸾老师、彭希老师作为展示课执教教师,他们立足课程,聚焦课堂,依次解读学习设计:先围绕学习主题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与成果预设三方面,阐述设计思路;随后对学习空间的营造、信息赋能的效果等创意想象;最后提出实施困难和困惑,特别在物资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需求。
云创课堂不一般,设计思考很烧脑;云创学习不一般,问题困难少不了。
好在我们背后是学校,身边是同伴,四位老师在谈各自困难的同时,也感谢学校和团队的帮助,表达了不断突破的信心和决心。
不限于设计 不止于实践
解读云创方案和云创课堂,其实就是解读龙阳校区全体老师在云创课程中做的一切努力,以及第二期云创园中的坚守与改变。与会者透过设计意图的解读,看到了校区课程改革的决心和用心。
为了将设计落地,将预想变成现实,为了做得更好,与会者针对方案的某一项设计提优化建议。并在时间安排、环境布置、人流调控、细节落实、统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困难,给出可操作的合理化建议。
随后,针对某一节课做论证:一方面,结合云创课程的六大学习领域,提一个让学习主题更聚焦、更鲜活的建议;另一方面,结合竹园“多元融合,创生发展”课程理念,谈有别于常规教学、彰显“云创实践”的特色举措。
陈久华主任站在课程领导力角度,从一个核心问题“‘4+1’到底是什么”入手,提出顶层设计与整体建构。建议从领域维度定位、课程角度统整、实施层面梳理,展示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样本,明明白白讲述“4+1”的行动路径,让大家看得到;实实在在呈现课程的建设结构,让大家摸得着。
娄华英校长以一校之长的担当与教育者的情怀,先感性讲述将龙阳校区作为“4+1”综合实践课程试验区的初衷,对校区在课程改革路上深耕细作的精神风貌和推进情况表示赞赏。随后,理性阐述素养导向的“4+1”课程模样,精准勾画云创蓝图,对课程架构和实施流程提出可操作、可落地的行动指南。最后,娄校长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团队战斗力,建立学习共同体,补好课程计划的研读之课,把竹园经验迁移到云创课程研究中,带领老师们在课表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将领域空间上升为价值空间,为师生的“创”提供宽松、舒适的发展空间。
主任们的智慧火花如星星,点缀出云创会的星光大道;领导们的真知灼见如罗盘,指明了下一步优化的方向和道路。
逆向推导,我们要做些什么?“4+1”的“1”落地价值在哪里?如何真正立足核心素养,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响亮喊出云创之声?……
论证会还未结束,云创中心成员们就开启了思考。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系统的变化很难,我们要找到入口,更要走到出口;学校校本课程校区化落实很难,我们要找到抓手,更要解放双手;素养导向,“双新”理念落地,云创园整体升级很难,我们要全员就位,更要灵活补位。
云创会就在眼前,云创路就在脚下。我们不急不躁,重拾课程计划,再研课程架构,将说出来的道道做出来,将做出来的道道写下来,共一路“云创”,唱一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