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热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除了盛唐气象、唐诗韵味、人生境界等话题令人津津乐道,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大美长江、运河盛景也令人过目难忘,产生跨越千年的共鸣感。

细细盘点,从唐代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到北宋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千年前的大诗人们堪称“水运江苏”的代言人。那么,你知道大诗人们为什么都爱为水运代言吗?千年之后的水运江苏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资料图】

“烟花三月下扬州”,曾经颇有风险

“故人古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公元730年,孟浩然坐船顺江而下前往扬州,李白送好友至江边,心有感慨作此送别诗,从此被世人吟诵千年。

怀想一千多之前,从长江上游“下扬州”可是个漫长且有风险的旅途。江苏省社科院王健教授分析,唐朝时,从长江水路至扬州,一般可以从仪征运口入北岸,走仪扬运河。唐玄宗时在瓜洲渡口修伊娄运河(瓜洲运河)后,船舶也可以从瓜洲进入伊娄运河到扬子桥与仪扬运河会合后到扬州。这首诗应是伊娄运河开通后写的,因此两条线路都有可能。

在瓜洲渡口,李白还曾留下《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一诗,称赞疏通水运的齐浣: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古时候,长江里的船进入运河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因水位差,货船需要先卸下货物,用绞盘将船提起来,跨过斜坡再放到水里。

千年之后,京杭运河上的船舶仍要靠一道道船闸来调节水位,但是由江入河的水上交通早已堪比“水上高速”。

在如今长江与苏北运河“十字交汇”区的六圩河口,常年有9股船流交汇,是全国最大的内河十字路口,水情复杂,船型各异,日均船舶流量数千。

“距六圩河口仅6.5公里处的施桥船闸,是长江进入苏北运河后的第一道船闸。目前船闸年通行量12万艘次,货物通过量约2.5亿吨。”扬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水上大队副大降长戴伟介绍,为了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在执行“环岛航法”的基础上,今年7月,扬州六圩交汇水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服务工作站投运,长江、运河十字路口的交通环岛从此有了“红绿灯”和“服务台”。

今年上半年,长江与京杭运河航道网电子航道图实现互联互通,数百万用户从此可以便捷通行长江、运河,享受“水上地图”的公共信息服务。

被称为“江河之眼”的新六圩灯塔也成为新地标,由于应用了灯光叠加原理,长江里航行的船舶在10公里外,就能够准确找到京杭运河六圩口的位置,引导航向。

为什么大诗人都爱代言“水运江苏”?

大诗人李白一生“仗剑远游”,他的足迹走遍江苏多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不少都与“水运”相关。无论是“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还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又或是“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都反映了当时江苏水系发达、水运繁忙之盛景。

不仅是李白,不少古代大文豪都曾代言“水运江苏”,留下千古名句。比如北宋王安石自南京应召赴开封为官,从长江转运河北上时就写下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是如今的镇江,瓜洲在扬州,而“钟山只隔数重山”里的钟山则是南京。这些地方都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要津。

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都与江苏的水运相关。张若虚曾在扬州江畔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千古绝唱;张继则在落榜失意后顺大运河而下,在寒山寺外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为什么古人喜欢在驿站渡口、长江大河处抒发诗情呢?由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担任顾问指导的《路上的家国——江苏古代交通文化钩沉》编写者认为,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江苏内陆有两条举世闻名的黄金水道,一是后来延伸为京杭运河的隋唐运河,二便是长江。它们在当地的地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而镇江和扬州就是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地,一直是古代中国的超级交通枢纽。

千百年来,长江和运河这两条纵横奔腾的大动脉,不仅交通着物资旅人,繁华着人间烟火,也流淌着诗词歌舞,寄托着人们深厚的情感。

一千多年过去,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仍是“水运江苏”的主骨架,构成了江苏水上运输的“十字形”主轴。

江苏是水运大省,通航总里程24390,居全国之首。

随着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付诸实践,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已启动“三改二”工程,扩容改造后的“江南第一闸”谏壁一线船闸将成为“世界内河最大单梯级船闸”,进一步提升京杭运河通航效率。2024年还要争取开工建设镇江新丰沪宁铁路桥改建、常州中天钢铁厂区段航道整治和天禧桥改建、苏州何山桥改建以及京杭运河苏南段全线航道疏浚工程,到2025年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加快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宿连航道等在建项目,尽快完成丹金溧漕河、锡澄运河等遗留项目竣工验收,争取早日建成、早日见效,推动江苏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