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记者获悉,自昨天起,多家公募基金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已开始下调,酝酿已久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基金降费,将会降低基民的投资成本,提升投资体验,也有助于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对近28万亿元规模的行业而言,降费改革也将倒逼行业加速高质量发展。

降费改革打响“第一枪”


(资料图)

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这个怪现象一直饱受争议,基金降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已制定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通过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

工作方案为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划定最高上限。7月8日起,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随后,多家头部公募如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纷纷公告,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易方达基金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决定自昨天起,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并对基金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修订。

这只是降费改革的“第一枪”。按照方案,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涉及公募基金管理费率、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托管费率、销售环节收费以及费率披露机制,将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第二阶段,改革将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渠道相关费用占公募基金费用总额的比例约为37%。第三阶段,将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

管理费不再旱涝保收

作为一种大众理财方式,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7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基金管理费整体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作为基金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管理费基本上按固定费率收取,即不管基金业绩怎么样,管理费旱涝保收。受去年权益市场宽幅波动下跌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公募基金总体亏损1.45万亿元,但公募基金收取的管理费仍高达1458亿元。基民们亏损了,基金管理人的收费却不受影响,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不平。市场上有关调降管理费率的呼声不断高涨。

降费改革对基金投资者而言,将直接有助于投资者节约成本。据测算,随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各项措施渐次落地,预计2025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将较2022年下降约26%,投资者投资成本将显著降低。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市情、与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费率制度机制。

降费将倒逼行业提升能力

对基金而言,降费如同“割肉”,管理费、托管费的下调,短期会对相关收入带来直接冲击。中信证券(20.270, 0.15, 0.75%)测算,按管理费率高于1.2%的主动权益型基金计,此轮降费影响的基金规模约为4.5万亿元(按2022年末净值计)。如果按管理费率统一降至1.2%计算,行业管理费收入下降135亿元。

不过,机构认为,从长远来看,全面的行业费改、充分让利投资者,同时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有助于推动行业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的整体竞争力或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基金公司不能只单纯追逐规模的扩大,更要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

除了降费,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如何让基金具有持续收益。这一方面依赖于较低的费用,另一方面更依赖于基金管理团队的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对公募基金来说,要在基金投资管理上下功夫,做出特色、做出好的业绩来回馈投资者,从而为持有人创造更多收益。

基金管理费率高低,不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唯一因素,费率较低的基金并不一定收益率靠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还需理性看待基金费率与其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定投、长期持有等方式获得长期收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