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北京市财政局局长韩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累计完成3376.6亿元,增长12.9%。支出方面,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卫生健康等重点和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增长。本市继续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压力;全力支持帮扶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尤其是推动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加快实现就业;在促消费方面也持续发力,瞄准汽车、观影、住宿、餐饮等领域,采取了一揽子实打实的措施。


【资料图】

重点和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增长

报告指出,本市经济持续恢复,上半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政策靠前发力,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今年以来,财政运行不断回稳向好,叠加上年4月起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累计完成3376.6亿元,增长12.9%,剔除留抵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后,与全市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税收收入占比为87.0%,收入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其他三本预算收入呈现“两降一增”态势。其中: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47.6亿元,下降16.3%,主要是受上年实行“双集中”供地政策(“集中公告、集中成交”)形成同期高基数影响。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3.3亿元,下降17.9%,主要是2022年市属国企利润受经济形势、疫情冲击及部分行业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利润有所减少。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88.5亿元,增长11.2%,主要是受缴费基数增长以及阶段性社保费缓缴政策到期后恢复征缴影响。

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盘活、优化调整力度,开源节流、有保有压,做好对全市重点领域工作的资金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较高强度,累计支出4176.1亿元,增长5.4%,完成年度预算的53.8%。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卫生健康等重点和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增长。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98.9亿元,下降27.3%,主要是上年同期支出高基数影响。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4.0亿元,下降21.2%,主要是部分国企改革事项尚处于论证阶段,暂未形成实际支出。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2022.3亿元,剔除上解中央调剂金等其他因素后,用于待遇支付的支出增长3.6%,确保及时足额落实好各项社保待遇,保障促就业政策落地,稳定基本民生。

继续按规定减税降费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压力

报告指出,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向好。通过“减负增能”,财政政策工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报告指出,今年本市继续“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压力,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继续按规定减征、减收相关税费。全力“支持帮扶”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就业专项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资金统筹力度,推动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加快实现就业。

实施中小企业“采购优待”政策措施,给予中小微企业采购“优先”、预留“加额”、资金“快付”等政策优惠,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半年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占全市采购合同金额8成,高于国家要求40个百分点。坚持“优化环境”与财源建设联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助力财源发展“稳存量、拓增量”。

通过“加力巩固”,促消费稳投资推动经济回升。今年本市继续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安排资金支持开展汽车促消费政策,加速汽车消费潜力释放。优化观影、住宿、餐饮等各类消费券等发放方式,促进“商文旅体”消费融合发展。完善支持电商、平台等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网络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用好、管好新增政府债券资金,足额使用中央批准本市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17亿元,集中用于支持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临空区产业园区,以及交通枢纽基础设施等148个项目,更好发挥政府债券拉动投资积极作用。

市级财政各区转移支付 资金同比增长6.4%

通过“政策协同”,财政产业政策共促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本市持续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募、投、管、退”管理方式,形成强劲活跃的经济增长引擎。积极支持“两区”建设,落实落细中关村自立自强重点税收优惠等高含金量政策,探索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方案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安排。

通过“兜牢底线”,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指出,针对“保供需”,足额保障好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确保全市蔬菜、粮油蛋奶等生活必备品价格平稳运行;“筑防线”,支持各区尽早做好防汛准备和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积极筹措城市更新补助资金;“稳基层”,加大对基层财政支持力度,上半年,市级财政下达各区转移支付资金1659.3亿元,同比增长6.4%。

责任编辑:李盼(EN05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