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多家A股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关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公告。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年内已有361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设立431只产业并购基金,按预计募集规模上限算,合计资金规模最高可达3923亿元,平均规模为9.1亿元。从进度来看,218只已完成设立,占比约50.6%,213只正在进行中。
“产业并购基金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获产业并购基金投资,有利于促进相关企业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述431只产业并购基金中,超六成由百亿元以下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设立。同时,有41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设立2只及以上产业并购基金。例如,柘中股份在今年设立2只产业并购基金,预计募集资金20亿元,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以及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碳中和、半导体行业等领域。中小市值公司积极寻求并购投资机会,在产业周边布局,有助于强化行业地位,提升影响力。
对此,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市值规模大的公司,中小市值公司融资能力有限,资源较少,设立产业并购基金能更好地扩充融资渠道。
从产业并购基金投向领域来看,前述431只基金约有四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预计募集资金规模上限达1672亿元,占全部募集资金规模上限的42.62%。另据不完全统计,前述431只基金中,有80只投向新能源相关领域,预计募集资金规模上限达588亿元,且部分基金已设立完成并进入运营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产业并购基金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并购基金能够推动更多战略性新兴企业上市。
综合而言,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一方面,中小市值公司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意愿强烈,更有动力通过产业并购实现行业整合和自身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产业并购基金多投向战略新兴产业,符合国家政策重点支持方向,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预计未来产业并购基金将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从退出期来看,上述基金近一半集中在2年至4年。从退出方式来看,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收购标的股权、标的企业IPO退出、第三方并购退出等方式。
以索菲亚与东鹏控股共同设立的广州柘瓴基金为例,根据相关公告,该产业并购基金设立的目的是通过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经过整合、价值提升后上市/出售退出,实现投资收益。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新辉律师认为,标的企业IPO退出是较为理想的方式,资本溢价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但IPO流程较长,需考虑时间与成本的问题。同时,有些标的培育到一定阶段后,会获得其他第三方青睐,可以考虑通过第三方并购的形式退出。
陈雳表示,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是实现资本增值、获得更高收益的资本运作方式。相比IPO退出,第三方并购退出更灵活高效,可以及时兑现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