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资料图】
2023年市场迎来“开门红”,盘面交投活跃,赚钱效应再度显现,众多基金净值快速反弹。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基金发行,增量资金蓄势待发。据券商测算,2023年来自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有望达到万亿元。
展望后市,多位基金经理一致认为,2023年权益市场充满希望,预计经济持续回暖,企业盈利恢复增长,长期投资者可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A股市场“开门红”
2023年以来,计算机、通信、房地产、传媒等行业表现抢眼,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紧随其后。港股市场亦亮点纷呈,科技股、地产股强势反弹。
A股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ETF成为资金的重要配置工具。Choice数据显示,1月3日至5日,权益类ETF(包括股票型ETF、跨境ETF)的成交金额连续3个交易日超过600亿元。其中,1月5日,权益类ETF成交金额达到722.52亿元,这也是自2022年12月12日以来,权益类ETF成交金额再次突破700亿元。
受市场行情推动,新年首周基金交出的成绩单较为亮眼。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2.38%。
多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已接近10%,具体而言,西部利得数字产业混合A今年以来收益为8.81%,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混合、金鹰智慧生活混合、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混合A、天治研究驱动混合A等多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超过8%。
从上述净值快速上涨的基金看,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重仓电子、传媒板块的基金。以西部利得数字产业混合A为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七互娱、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姚记科技、捷成股份、科大讯飞、世纪华通、吉比特、鹏鼎控股、腾讯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或已调整持仓,并踩对市场“风口”。例如,1月3日天治研究驱动混合A估算净值涨幅为4.9%,实际净值上涨8.38%,这意味着基金的持仓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二类净值强势反弹的基金则主要重仓港股。以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混合为例,受益于港股持续反弹,拉长期限看,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5日,该基金的净值上涨了55.39%。
全年增量资金可期
市场行情向好,基金公司、销售渠道也在全力冲刺2023年基金发行“开门红”。新年首周,新基金发行市场竞争已颇为激烈。Choice数据显示,1月3日就有20只新基金开售,权益类基金占据半壁江山。发行公司涉及华夏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等中大型基金公司。进一步梳理可见,新年首周近30只基金启动发行,若算上2022年底发行的基金,当前有近百只新基金同台竞技。
为了取得较好的发行结果,基金经理颇为忙碌。沪上一位基金公司营销总监透露,公司旗下有一只新基金正在发行,近期工作都是围绕新基金发行展开。“现在很难在办公室找到基金经理,昨天下午他刚做完两场路演,今天已经又在路上了。从新基金募集情况看,略超出预期。”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受市场“开门红”提振,新基金发行市场有望持续回暖。从新基金发行市场看,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基金发行规模为1647.79亿元,高于此前3个月新基金发行规模。
部分基金公司更是积极自购,彰显对后市的信心。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基金将在1月9日发行,中庚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公司、基金经理(拟任)及员工将共同出资不低于6000万元认购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基金。
随着新基金密集发行,多家券商测算,全年公募基金增量资金可期。西部证券策略团队测算发现,公募基金发行与规模变动情况,和产品回报存在较高相关性。随着市场热度回升,扣除约2000亿元左右的年度净赎回变动规模,预计偏股基金带来的资金净增量将达8000亿元左右。此外,股票型ETF基金维持扩容趋势,近3年增速均高于40%,给予10%的增速保守预测,对应3000亿元增量空间。
海通证券策略团队表示,随着2023年A股赚钱效应整体好转,叠加中长期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趋势延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有望进一步扩容。与此同时,2022年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上线,在税收和费用的优惠政策下,居民养老投资需求有望推动公募基金的发行和申购规模持续扩张。
投资老将乐看后市
后续行情如何演绎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多位投资老将发声,谈及对后市的看法,他们对权益市场充满信心。
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表示,展望2023年,预计企业盈利恢复增长。一方面,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与企业收入的增长互为表里,预计企业收入增速将适度提升;另一方面,PPI增速从2021年11月开始放缓后,预计在2023年二季度初见底回升,两者会带来“量价齐升”的局面。考虑到2023年上游资源品价格可能回落,企业利润率大概率从低位均值回复到中枢水平,共同带动2023年企业尤其是中下游企业的盈利增速提升,预计沪深300盈利或增长10%至15%。
展望2023年,清和泉资本创始人刘青山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来形容。他表示,消费复苏一马当先、地产影响明显收窄,要牢牢把握消费链和地产链的投资机会。此外,市场或延续波动、博弈、轮动的特征与格局,投资精细化和组合均衡化是未来的应对方式。
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蔚文的看法也较为相似。他认为,A股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量有望得到改善,市场也有望迎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投资机会。周蔚文认为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锦上添花”行业,如医疗养老、碳中和、战略型科技产业等成长性行业;二是“雪中送炭”行业,包括餐饮、酒店、旅游、航空等行业,后续可能迎来需求的爆发式增长。